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定期監測確保血流 瘻管手術提高洗腎效率

2024/12/01 05:30

▲圖1:病患因左鎖骨下靜脈狹窄造成的手臂腫脹和瘀斑(左圖);手術後腫脹消退,手臂外觀明顯改善(右圖)。(照片提供/蔡承根)

▲圖1:病患因左鎖骨下靜脈狹窄造成的手臂腫脹和瘀斑(左圖);手術後腫脹消退,手臂外觀明顯改善(右圖)。(照片提供/蔡承根)

文/蔡承根

在洗腎病人的治療過程中,瘻管手術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程序。瘻管是透過將動脈與靜脈連接在一起形成的血管通道,這樣才能讓足夠的血流量通過,以支持洗腎的需求。通常,瘻管的建立是為了提供一條耐用且高血流量的血管路徑,這樣洗腎機器才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廢物。

確保瘻管長期使用 穩定血液循環

瘻管是通過將動脈與靜脈連接來實現的。由於動脈中的血壓和血流量遠高於靜脈,當兩者連接後,靜脈會變得更粗大且更強壯,以承受增加的血流量。這使得洗腎時,機器可以從瘻管中抽取大量的血液進行過濾。通常,這樣的血流量對洗腎病人的健康至關重要,因為需要穩定且快速的血液循環來確保透析效果。

然而,瘻管手術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尤其是靜脈狹窄或阻塞。由於瘻管內的血流量大幅增加,回心血(即返回心臟的靜脈血)會面臨更高的負擔。如果回流的靜脈出現狹窄或阻塞,血液便無法順暢地返回心臟,導致血液在手臂內堆積,進而引起手術肢體的腫脹和發炎。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患者的手臂可能會變得明顯腫脹、疼痛,甚至發紅,這些都是靜脈回流不暢和血管壓力過高的表現。如果不及時處理,這種靜脈阻塞會進一步加劇病情,甚至影響瘻管的功能(圖1)。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通過影像學檢查來確認靜脈狹窄或阻塞的具體位置。這通常需要使用血管攝影術來觀察靜脈內的狹窄處,確定阻塞的範圍。確定診斷後,醫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例如氣球擴張術或支架置放,來打通阻塞的靜脈(圖2)。

▲圖2:左鎖骨下靜脈狹窄,導致血流受阻(左圖);置放支架(此為自費醫材)後,靜脈內腔恢復正常,血流通暢(右圖)。(照片提供/蔡承根)

▲圖2:左鎖骨下靜脈狹窄,導致血流受阻(左圖);置放支架(此為自費醫材)後,靜脈內腔恢復正常,血流通暢(右圖)。(照片提供/蔡承根)

一旦血流恢復正常,手臂的腫脹和發炎症狀便會逐漸減輕。這不僅能讓患者恢復生活品質,還能確保瘻管功能正常運作,繼續維持長期的洗腎治療。

洗腎病人的瘻管手術需要保持足夠的血流量,但靜脈狹窄或阻塞的風險也不能忽視。透過定期監測瘻管和靜脈狀況,及早發現問題,並通過適當的介入手段加以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腫脹和發炎的風險,確保瘻管的長期使用壽命。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洗腎的效率,也改善了病人的生活品質。

(作者為義大癌治療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