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降低血小板低下症出血風險 長庚大學發現治療新契機

2024/11/28 05:30

▲曾慶平教授(右)研究團隊發現血小板中的Disabled-2分子,可調控血小板低下症病患的出血風險。(長庚大學提供)

▲曾慶平教授(右)研究團隊發現血小板中的Disabled-2分子,可調控血小板低下症病患的出血風險。(長庚大學提供)

記者周敏鴻/桃園報導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曾慶平研究團隊,發現存在於人類血小板中的Disabled-2(Dab2)分子,可調控血小板低下症病患的出血風險,未來可望開發為新的出血風險評估生物標誌與作為降低出血藥物標的,研究成果日前已獲得肯定並發表於線上國際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Dab2調控血小板活化 有望助新藥開發

曾慶平說,研究發現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病患的血小板有較多的Dab2分子時,因血栓素A2誘導血小板緻密顆粒釋放的反應會更顯著,病患因此較少有嚴重出血;研究團隊耗時多年,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建立血小板表現人類Dab2蛋白的實驗小鼠,證實Dab2表現的實驗小鼠在血小板低下的情況下,血管損傷造成出血的時間顯著縮短,還進一步確認Dab2蛋白可促進血栓素A2 誘導血小板緻密顆粒的釋放,而增強血小板活化並幫助血小板更有效聚集在一起。

「Dab2可說是人體內降低出血風險的天然調節劑!」曾慶平說,人類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不足時,病患出血風險將隨之增加,臨床上,出血危險程度評分主要是基於病患的理學檢查或出血病史,但仍須其他輔助判斷方式,才能精準檢驗。

研究結果顯示,檢測Dab2在血小板中的表現量可作為血小板低下症患者出血風險的生物標誌,輔助評估病患出血的嚴重性。另因血小板低下的原因很多,現有的治療方式無法緩解部分患者的病情,Dab2調控血小板活化的路徑,可望提供新藥開發的標的,以提升現有病患的照護與治療模式。

▲曾慶平教授(前排右2)研究團隊有新發現。(長庚大學提供)

▲曾慶平教授(前排右2)研究團隊有新發現。(長庚大學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