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職場霸凌自救第一步 照顧好自己才能為自己發聲

2024/11/23 05:30

▲面對職場霸凌負面感受,蘇柏文醫師表示,第一步要照顧好自己,才能為自己發聲。(桃園醫院提供)

▲面對職場霸凌負面感受,蘇柏文醫師表示,第一步要照顧好自己,才能為自己發聲。(桃園醫院提供)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

近日職場霸凌議題受到關注,衛福部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蘇柏文建議,當被霸凌的心情無法排解時,學會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是第一步,並可嘗試3種方法,包括「找同事發牢騷」、「與信任的親友訴說委屈」、「尋求心理專業協助」,釋放壓力,並化解心中的負面情緒。

3招心法 釋放壓力穩情緒

許多人在職場遇到主管或同事不當對待時常選擇隱忍,導致內心委曲無處宣洩而萌生職辭念頭,進而衍生經濟壓力或不得不繼續忍受高壓環境,長期下來出現失眠、焦慮等身心症狀,更有人陷入憂鬱無望,甚至選擇輕生。

蘇柏文分享臨床上遇到許多因職場霸凌而求助的案例,患者因主管公開言語羞辱、否定或貶低、情緒勒索,產生如失眠、手抖、心悸冒汗等症狀;他指出,這類霸凌者多為中階主管,許多被霸凌者在目睹同事相繼離職、向人資部門求助無果後,內心的無助感與恐懼感不斷累積,甚至被負面情緒吞噬。

「當被霸凌的心情無法排解時,學會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是第一步。」蘇柏文強調,只有在情緒穩定後,受害者才有力量為自己發聲,甚至有效尋求外界的援助;另一方面,情緒控管不佳的主管,往往難以自我反省或尋求協助,他們可能因追求完美或害怕被否定,甚至認為自己才是被霸凌者,將期待落空的恐懼與焦慮投射到他人身上,並透過貶低或否定他人來掩蓋自身責任。

儘早尋求醫療專業協助

桃園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林俊佑補充,當職場霸凌帶來的委屈與憤怒持續無法釋放時,應儘早尋求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協助,進一步探索自己被困於負面感受的原因,透過心理治療,職場霸凌受害者可以逐步重新整理內心,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擁抱更好的生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