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高血糖會傷腎 正確用藥遠離洗腎

2024/11/17 05:30

▲患者向醫師諮詢糖尿病用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徐盛邦)

▲患者向醫師諮詢糖尿病用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徐盛邦)

文/徐盛邦

40歲張先生最近被診斷糖尿病,開始使用口服藥物,這次回診神色匆匆走進診間。「聽鄰居說,吃太多血糖藥會洗腎,我可以不吃藥嗎?」這是糖尿病患者對藥物常見的疑慮,其實糖尿病患最終會走向洗腎,並不是因為藥吃太多、胰島素打太多,而是因為血糖沒有控制好。高血糖會傷害腎臟,若要良好控制糖尿病,必須兼顧藥物使用、飲食選擇和規律運動。

確實控制血糖 兼顧用藥、飲食和運動

糖尿病是一個人對血糖的利用失去精細調控,進而容易發生高低血糖,且根據研究,當被診斷有糖尿病時,其實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受損50%,而藥物治療(包含口服藥物及針劑)的目的,就是讓剩下一半分泌的胰臟可以更輕鬆工作。

假設身體每天需要使用5萬元胰島素,藥物治療代表政府補助3萬元,自己的胰臟只要提供2萬元,這樣胰臟的工作就會比較輕鬆,不會過勞。

很多糖尿病患者聽聞街坊鄰居吃了10幾年的血糖藥,最後導致洗腎,就認為洗腎是因為長期服藥所致。其實是因為疾病本身控制不佳,導致最終洗腎的遺憾。

通常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可能會發生在糖尿病診斷後的20年左右,有時候患者在併發症發生前的5-6年才開始認真控制血糖,但之前累積的傷害已經不可逆轉,然所有的努力其實並不會白費;假設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在沒有好好控制血糖情況下,可能只剩3年就必須洗腎,但他積極控制血糖,且好好控制飲食和運動,雖然8年後還是必須洗腎,但努力控制讓洗腎這件事延後5年。

難道糖尿病一定會洗腎嗎?其實回到剛剛那位張先生,重點在於及早控制血糖,在併發症可能發生前的10-15年,調整到更理想的血糖控制(包含藥物、飲食、運動),就可以極大程度避免發生像洗腎這類嚴重併發症的遺憾。

此外,也有糖尿病患者會問:「我吃的藥比其他患者多,代表我的糖尿病比較嚴重嗎?」其實並不然,當用藥比較多,只是代表胰臟分泌功能較弱,需要更多的幫手,不代表糖尿病比較嚴重。

提醒民眾,藥物並不是「被迫的選擇」,而是讓生活更有品質、胰臟負擔更輕的重要支持。

(作者為惠騰內科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