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巴金森氏症不同於失智症 屬動作障礙的神經退化疾病
文/羅彥宇
68歲的洪女士是退休公務員。最近半年發現右手會輕微顫抖,特別是放鬆狀態的時候,並且肢體有卡卡的僵硬感,雖然動作控制沒有問題,但是家人發現她整個速度慢了半拍,因此經朋友介紹前來就醫。
洪女士問:「手抖是不是就是人家說的巴金森氏症?還是什麼阿茲什麼的?這是失智症嗎?我家隔壁的診所說我是自律神經失調…」她直接跳過陳述主觀上的身體不適,直接用別的醫師下的診斷,希望我趕快進入狀況。事實上,醫師診斷時,真正需要的線索來自病人自己的描述,不是別人的看法或意見,如果來龍去脈交代不清,反而是「耽誤」病情。
因此我一邊檢查她的顫抖,一邊問巴金森氏症常見的非運動症狀:「您有嚴重的便秘?或是嗅覺變差、睡眠作惡夢的問題嗎?」洪女士說:「這些都有耶,但是好久了,起碼超過3年吧!在還沒手抖之前就有了,我的先生還說我睡覺常拳打腳踢,或是講一堆夢話。」這些都是常見的巴金森氏症症狀,因此更加證實了我的想法。
我對洪女士說:「目前臨床判斷是朝巴金森氏症的方向,但是我們要再做個腦部掃描,以及用左多巴藥物來測試看看反應,才能更有把握。」
「啊!你是說我得了失智症了,那不是沒得救了!」洪女士誤以為我講的巴金森氏症是失智症,面露驚慌與難過的表情,我趕緊跟她澄清:「不不不,您誤會了,這不是失智症,您大概誤以為是另一個冠上外國人名字的阿茲海默症,這兩個不一樣啦!」洪女士鬆了一口氣。我也不太敢講太多細節,深怕她又起了誤會,所以單開了左多巴藥物,並提醒有些人吃了藥會有噁心想吐的症狀,請她留意,並確定她下次回診日期。
久病也有形成失智症風險 以注意力差、思考速度降為主
巴金森氏症是1種引起動作障礙的神經退化疾病,除了手抖或僵硬之外,也有很多樣的臨床表現,時間一久,也有很高的風險形成失智症。國外的文獻估計,在診斷之後8年,會有近8成的巴金森氏症病人出現認知退化或失智症,只是這個失智症的樣貌跟常見短期記憶受損的阿茲海默症不同,多半以注意力差、視覺感知減弱,以及思考速度下降為主。嚴格來說,單純的巴金森氏症,並不能說是失智症的1種。
(作者為台東聖母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