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慢性腎臟病 客製化治療減緩惡化
文/江昆壕
70歲黎先生罹患糖尿病已經10多年,因為慢性腎臟病就醫,初診時,肌酐酸指數1.6、腎絲球過濾率43,為慢性腎臟病3B期,經過16週的中藥治療,抽血檢驗結果為肌酐酸指數1.33、腎絲球過濾率53,慢性腎臟病分級由3B期進步到3A期,繼續接受中藥治療。
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達到11.9%,其中僅有3.5%的慢性腎臟病人知道自己患病,因腎炎、腎病變症候群與腎病變死亡人數在10年中成長了26.4%。平均每百萬人中就有525位洗腎人口,洗腎病人中糖尿病患者佔了47%,平均每1人1年洗腎的花費就高達52萬元,112年健保門診透析總額更高達446億元。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常見原因
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原因是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和高血壓,其他導致慢性腎臟病的疾病和病症包括:腎絲球腎炎、間質性腎炎、多囊性腎病變或其他遺傳性腎病、攝護腺肥大、腎結石和某些癌症等疾病導致泌尿道長期阻塞、膀胱輸尿管逆流、復發性腎臟感染。
可能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的危險因數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吸菸、肥胖、腎臟疾病家族史、腎臟結構異常、高齡(65歲以上)、經常使用可能損害腎臟的藥物。
慢性腎臟病第3期常見的中醫證型有:脾腎氣虛,氣陰兩虛、水濕證、濕熱證、血瘀證,常用的方劑有:參苓白朮散、參芪地黃湯、四妙丸、桃紅四物湯。
尚未進行透析治療的第4期、第5期慢性腎臟病常見的中醫證型有:脾腎陽虛、陰陽兩虛、水濕證、濕熱證、血瘀證、溺毒證,常用的方劑有:實脾飲、金匱腎氣丸、黃連溫膽湯、桃紅四物湯、大柴胡湯。
中醫可以根據病人的症狀、症候、舌象、脈象的資訊,予以客製化的治療,幫助病人穩定腎臟功能,減緩惡化速度,部分病人可以改善腎臟功能。
在治療慢性腎臟病的過程,還要注意造成慢性腎臟的原因與危險因子,如此才能有一個完善的治療。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