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選對健檢項目 早期發現癌病變
文/余宜叡
肺癌大腸癌胰臟癌 易延誤發現
●案例1:定期胸部X光檢查,發現肺癌仍太晚
50多歲的李先生門診聽完報告後,驚訝地提到:「我不是每年照胸部X光,怎麼還會肺部長了3公分的腫瘤?」原來他一直以為定期照X光追蹤,就不用擔心肺癌了。
實務上,X光看得出來的肺腫瘤,通常腫瘤需超過1公分,再者,身體的氣管、骨頭、脂肪等組織也會影響X光的判讀,因此當胸部X光發現肺部腫瘤時,通常腫瘤都大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發生癌症轉移的情形(圖1);如有家族史,建議可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進行肺癌的早期篩檢。
●案例2:糞便潛血正常真沒事?大腸鏡追蹤更切實
60多歲的王先生,連續2次大便潛血都正常,今年至醫院做了第1次高級健檢,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癌第1期。王先生的孩子們聽完報告後說:「爸爸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都連續正常,怎麼還會罹患大腸癌?」原來,糞便潛血檢查中可能會呈現假陰性(圖2),意思是檢驗結果是正常(陰性),但實際上是異常(陽性)。為使更切實追蹤糞便潛血的結果,建議3-5年可進行1次大腸鏡檢查,透過大腸鏡檢查瞭解瘜肉或癌病變情形。
●案例3:致死率最高,胰臟癌難發現
50多歲的李女士每年都安排健康檢查,這次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胰臟超過1公分的腫瘤,她提出疑惑:「每年都有做腹部超音波,為什麼沒早一點發現胰臟腫瘤呢?」原來,胰臟在身體深處,受到腹部脂肪與腸氣影響,常常不易看得很清楚,建議透過腹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方式,以獲得較精準的檢查結果,更早發現胰臟異常情形(圖3)。
依個案生活、職業與家族史選項目
預防癌症,掌握最佳治療時機,建議民眾可與健檢中心團隊或家庭醫師討論健檢項目,醫師能依據個案生活、職業與家族史狀況提供合適方案,唯有選對合適的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癌病變,早期介入與處置。
(作者為員榮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暨穩糖減重門診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