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嬰幼兒人格發展3階段 爸媽教養停看聽
文/陳韻雯
近5年內因為過動問題、幼兒園行為問題,以及泛自閉類型來復健科求診個案增加,多數家長表示,在家都會跟孩子玩遊戲、共讀,為何還是發生問題?
◎依據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人格發展階段
●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與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絕大數孩子在此時期都會與身邊的照顧者建立信任感,也就是「當我哭了,有生理需求會有父母、家人來看我」,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的能力;反之,則會發生「絕望,習得無助」。
市面上不少教養書宣導為了要讓孩子學習獨立,所以對於嬰孩哭泣要選擇忽略,抑或托嬰照顧者無法全面負荷孩子的情緒,採取忽略,甚至給予不正確情緒回應。這樣對於高度情緒依附的嬰孩容易發生對大人不信任、退縮、任何事情先懷疑先拒絕的狀況。在這樣的情況發生對於學習和互動容易變得負面。
●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與懷疑的衝突
這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增加,開始有意識決定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叛逆時期。
多半家長會想教這年紀的孩子生活常規以及認知訓練,卻未必能按照書中說的教養方法。家長也會在此時期出現第一次教養挫敗,常常會問:「我該處罰他嗎?」「可以體罰嗎?」而在處罰的當下,孩子乖點了,但時不時又再犯,家長在處罰孩子後,又覺得內疚。
●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
這時期的兒童多半已入幼兒園,是孩子探索小小社會互動的第一步。這時期的幼兒喜歡主動探索,並從大人和同學表現尋求回饋,若大人能正確地給予鼓勵和回應,有助於將來成為有責任感和有創造性的人;反之,受到太多的不當教養和約束,孩子會逐漸喪失探索和創造能力。
若有疑慮 盡早至復健科求診
若憂慮孩子在動作、心智發展上或親子教養問題,治療師都希望能家長盡早帶孩子至復健科求診,相關的評估和建議皆能立即性提供給家長。
(作者為新竹余鄭錦峰復健診所職能治療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