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眼入視茫茫 手術清理重見光明
文/林純如
52歲張姓主管為了產品研發進度及研究所課業忙得焦頭爛額,接連出現眼睛紅、視力模糊等症狀,甚至還看到不明漂浮物,就醫詳細檢查後,發現竟是病毒感染導致葡萄膜炎及急性網膜壞死,考量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決定採取「玻璃體切除術」清除感染物質,總算將視力從0.2恢復到1.0,讓他得以重見光明!
事業、課業兩頭燒 病毒入侵
患者因前述症狀到眼科就診,研判可能是感染導致,於是先從眼睛裡面抽水做化驗,結果發現果然是遭到單純疱疹病毒及巨大細胞病毒入侵,因此先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及眼藥水控制,希望能避免視網膜從周邊潰爛到中間部位,甚至造成網膜剝離,病情恐怕會更難以收拾。
玻璃體切除術 清除感染物質
但因患者的狀況改善有限,只好採取玻璃體切除手術,把眼睛裡面的發炎物質清理乾淨,同時清除已經入侵的病毒,以減少眼睛組織負擔。術後再加上眼內穿透藥效良好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無須住院,配合門診治療追蹤即可,2個月後視力就從0.2進步到1.0。
至於將玻璃體切除後是否會容易引發後遺症?答案是不會,因為玻璃體類似透明的果凍,沒有血管,也沒有神經,只具有維持眼球形狀的功能。正常情況下,醫師不會任意清除玻璃體,但如果眼睛感染或視網膜剝離等緊急狀況時,還是必須透過手術清除眼內含有病毒的發炎物質,手術時,也會同步灌注均衡鹽液在眼睛裡面,加上睫狀體也會分泌房水填補玻璃體切除後的空間,因此眼球術後不會塌陷。
提醒民眾,許多人體內都潛伏著「單純疱疹病毒」或「巨大細胞病毒」,一旦抵抗力比較差、壓力比較大,往往以感冒症狀表現,或者在口周、嘴角、臉部等部位長出水泡表現出來。而且病毒也可能就會經由血液循環入侵眼睛與視網膜內,造成急性網膜壞死,雖然比較少見,但千萬不能輕忽。
建議務必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作息正常,適度釋放壓力,才能避免太過勞累、免疫力下降,導致病毒發作,但若仍不幸發生,則要保持警覺心,就醫檢查化驗,確認是否遭病毒感染,必要時盡快藥物或手術治療,才能拯救好視力。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亞洲大學視光系教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