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按摩穴位保健 改善體質 平穩度過更年期
文/陳家豐
50歲的林女士是一位職場女性,平日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緊張。近半年來夜間常常失眠,白天又潮熱、盜汗、心煩意亂、注意力無法集中。這些症狀讓她身心疲憊,已影響到工作表現與家庭生活。先生提醒她是否因為更年期而出現體質變化,導致種種不舒服的症狀。因此她來中醫尋求調理體質。
女性進入更年期階段,卵巢功能減退,體內雌激素濃度下降,內分泌失調是更年期症候群的根本原因。根據中醫理論,更年期症候群的形成主要與體內的陰陽失衡有關。中醫認為「腎主藏精,主生殖」,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逐漸衰退,導致體內的陰陽平衡被打破。
中醫治療更年期症候群,主要採用辨證論治的方式,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個別化治療。
●腎陰虛:患者往往表現出潮熱、盜汗、心煩失眠、面紅耳赤等症狀。治療上多採用滋補腎陰、清熱除煩的藥方,如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等。
●腎陽虛:患者多表現為怕冷、四肢冰冷、腰膝酸軟、精神倦怠等。治療上多使用溫補腎陽的藥物,如肉桂、菟絲子、附子等(圖1)。
●肝血不足:中醫強調肝腎同源,認為肝血不足會加重更年期的症狀,如情緒低落、易怒、頭暈目眩等,這些都與肝氣調節功能失常有關。治療上會加強疏肝養血的藥物,如白芍、柴胡、酸棗仁等。
在更年期的護理中,除了中醫治療外,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也十分重要,太谿穴(圖2)有調補腎氣的功效,可每天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有酸脹感為宜。
適度運動 有助舒緩情緒
建議女性朋友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並注重飲食調理,少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多食清淡、滋補的食材,如黑芝麻、玉竹、枸杞等。
此外,適度運動如太極(圖3)、有氧運動等,有助於舒緩情緒、增強體質。
面對更年期症狀,保持樂觀心態,並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指導,才能有效減輕症狀、提高生活品質。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