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運動就運動 足底筋膜炎來報到
文/王大翊
45歲李小姐是上班族,由於工作性質大多久坐,平時較少運動,經常感到腰痠背痛,聽聞運動可以改善不適,便決定開始跑步,開啟新的生活模式。然而,短短幾週後,她的足跟出現劇烈疼痛,尤其是早晨起床時疼痛最為明顯,赴醫檢查發現是足底筋膜炎所致,經重新檢視自己的跑鞋和運動量,並搭配物理治療,足底筋膜炎的症狀才漸漸消退。
突然開始跑步 先檢視跑鞋與運動量
足底筋膜是連接足跟和腳趾的1條厚韌帶,具備支撐足弓的作用。當這條韌帶受到過多壓力或拉伸時,就會發生微小撕裂,導致發炎和疼痛。像是李小姐平常沒有跑步習慣,其足底筋膜和周圍肌肉、韌帶較為脆弱,卻突然增加運動量,導致足底筋膜難以適應劇烈的運動變化,因足底筋膜遭受造成過大壓力,進而發炎。
足底筋膜炎除了好發於過度運動的患者上,若是長時間站立或走路、運動員、體重過重、足部結構異常、年紀大、穿著不合腳的鞋子,也容易引起足跟疼痛。雖然足底筋膜炎可以透過休息和減少活動而自行痊癒,但因為痊癒期通常長達1年,患者經常於急性期痛到無法行走,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故會建議先接受保守治療。
沒有運動習慣 量和強度應逐步增加
在急性期可以透過冰敷、電療、按摩、局部注射類固醇,或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緩解疼痛,之後再加入熱敷、超音波、肌力訓練等方式維持軟組織的延展性。若是接受保守治療6個月不見效,才會進一步考慮透過手術治療,醫師會在患者的腳開1個小傷口,切開筋膜,使其放鬆。
若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建議在開始新的運動計畫時,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和強度,譬如從快走開始,漸漸到慢跑,再進展到跑步,並增加距離和速度。
此外,跑步時要穿著有良好足弓支撐和緩衝效果的運動鞋,能夠有效減少足底筋膜的壓力;若是鞋子已經磨損,應該定期更換。
運動前後建議進行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拉伸,保持韌帶和肌肉的柔韌性,或是用腳趾抓毛巾、滾網球等訓練來加強足部肌肉,提升足弓的支撐能力。
(作者為西園醫院骨科關節中心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