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兒科最棘手疾病 川崎病恐引發心臟併發症

2024/08/01 05:30

▲被兒科認為最棘手的川崎症,在疫情期間一度引發家長緊張。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被兒科認為最棘手的川崎症,在疫情期間一度引發家長緊張。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川崎病是兒科專科醫師認為最棘手的疾病之一。三總小兒心臟專科主治醫師徐萬夫指出,至今川崎病發生原因仍不明確,若發現家中孩童持續發燒超過5天、並同時有4項外觀症狀,務必提高警覺,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心臟相關併發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曾引起許多家長不安,但即使疫情結束,有時仍會有孩童出現類似的表現,此時可能要懷疑「川崎病」的可能性。

發燒逾5日、口舌眼發紅等5警訊勿輕忽

徐萬夫解釋,川崎病常見於兒童,個案大多會出現連日高燒,並伴隨有口腔黏膜變化(嘴唇發紅乾裂、舌頭發紅等)、雙眼結膜充血(通常沒有合併分泌物)、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為單側)、手腳腫脹發紅、多形性紅疹(通常在軀幹及四肢)等外觀症狀。

徐萬夫指出,前述5個症狀都是川崎病的典型表現,若有其中4個或以上同時出現,可診斷為川崎病;但若個案符合前述外觀症狀的表現少於4個,仍可通過心臟超音波檢查、抽血檢驗等確認是否屬於「不典型川崎病」,因此只要發現孩子連日高燒,不論有無完全符合川崎病的多項外觀症狀,都要提高警覺。

此外,徐萬夫說,川崎病個案的症狀不見得會同時出現,表現有時也不典型,醫師臨床判斷上相當困難,被認為是兒科最棘手的疾病之一,若沒有及時治療,還可能引起冠狀動脈擴大、冠狀動脈瘤等嚴重心臟相關併發症。

徐萬夫指出,近期三總收治1名1歲女童頑固性川崎病個案,在入院前4天開始發燒、流鼻水、嘔吐,於三總急診檢查後,確診川崎病、給予第一線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及阿斯匹靈,症狀一度改善出院,但1週後再度出現發燒、嘔吐、眼皮發紅浮腫等症狀,使用川崎病第二線與第三線藥物治療,但不久後再度發燒,直到第四線用藥後,病情才得到控制。

1歲童頑固性川崎病 第4線用藥才穩住

因此,徐萬夫提醒,雖多數川崎病童會在用藥後約24小時內退燒、臨床症狀大幅改善,但家長務必注意川崎病併發症風險,配合醫師進行治療,並定期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評估。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