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偏頭痛就醫 意外揪出腦動靜脈畸形

2024/06/28 05:30

▲醫師透過影像檢查發現患者腦部出血點有如滿天星。
(照片提供/吳致螢)

文/吳致螢

42歲上班族「阿文」(化名)是同仁眼中的陽光男,但他10多年前飽受偏頭痛所苦,甚至引發癲癇,生活步調大亂,經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腦部微血管多點出血,「就像夜空的滿天星」,確認為罕見的腦動靜脈畸形疾病,多位家人後續也安排檢查出同樣情形,所幸血管畸形部位很小,迄今都是「頭好壯壯」,生活不受影響。

醫:腦部出血點 如滿天星

「腦動靜脈畸形」是先天性的腦血管病變疾病之一,正常來說,腦部動靜脈交會處有細微的微血管作為緩衝,但若微血管發育不全,導致喪失調節功能,高壓的動脈血流會直接衝進靜脈血管,使得低壓脆弱的靜脈血管無法緩衝壓力而逐漸變得薄弱,時間一長,靜脈逐漸漲大形成球狀,血管管壁容易破裂,引發致命的出血性腦中風。

與「梗塞型腦中風」不同的是,前者與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疾病有高度相關,被視為「老年型腦中風」,但「腦動靜脈畸形」則是年輕人中風最常見的主要原因,好發於30-35歲族群,每年約有1-3%的出血風險,一旦腦動靜脈畸形破裂,不僅死亡率高,且患者往往也會留下失能等永久後遺症。

▲核磁共振影像檢查圖。(照片提供/吳致螢)

但多數患者發病前幾乎都無法察覺,以「阿文」為例,他本身因長期偏頭痛,每次發作都會買止痛藥服用,直到某次偏頭痛之後發生癲癇,家人緊急送醫後,安排腦部核磁共振詳細檢查,才意外揪出腦動靜脈畸形問題;此症可能以癲癇或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出現頭痛、神經功能障礙、癱瘓,甚至是昏迷症狀。

所幸經評估後,患者及家屬現階段的腦動靜脈畸形範圍極小,建議每1-2年追蹤影像即可,但若出血部位變大或壓迫到腦組織,則可以考慮採取「血管內栓塞」、立體定位放射保守治療,萬一評估出血範圍大,或者較深層的腦部區域,則會建議採用開顱手術清除血塊根治。

反覆頭痛 應主動就醫檢查

提醒民眾,腦動靜脈畸形患者大多以反覆頭痛不舒服表現,並沒有其他器官出現異狀,因此常被忽略,誤以為只是太累或者休息太少輕忽,建議有家族史、高血壓病史、慢性頭痛或青春期曾出現爆炸性疼痛者,都應該主動就醫安排腦部檢查,釐清是否患有腦動靜脈畸形,避免發生悲劇。

▲民眾若有長期頭痛、癲癇等症狀,務必就醫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吳致螢)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