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及早發現發展遲緩兒 7月起 7歲以下享6次篩檢

2024/06/26 05:30

▲國健署希望藉由兒童師發展篩檢,及早發現孩子是否有異常;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0至6歲是兒童發展重要階段,3歲前更是關鍵「黃金療育期」,曾有3歲女童因情緒問題到醫院就診,經兒童發展篩檢發現,其情緒問題來自於動作能力不足;國健署今年7月1日起,將全面針對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以利及早發現發展遲緩問題介入治療。

把握黃金療育期 4面向檢視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篩檢將檢視「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社會發展」等4大面向,及早發現發展遲緩問題,透過轉介追蹤掌握黃金療育期,落實「健康台灣」優化兒童全面照顧。

馬偕紀念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提到,診間曾遇過家長帶著1名3歲女童,家長說孩子經常不理人且常常哭鬧、發脾氣,認為孩子有情緒問題,經使用兒童發展篩檢量表進行評估後,發現孩子在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分數未達標,但在語言認知和社會發展面向測驗結果正常。

陳慧如說,個案起初被認為是情緒發展問題,但經過量表發現可能是發展異常。神經學檢查顯示,女童是先天性的神經發展性障礙,肌肉張力較低;她直言,兒童發展篩檢就像開啟未來的一把鑰匙,及早發現問題、介入療育就能開啟孩子所有可能的未來。

成長6階段 各補助篩檢1次

國健署參考國際作法及國內專家建議,建立本土的兒童發展篩檢模式,並研製出供臨床醫師使用的標準化篩檢工具,在原有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外,再新增6次發展篩檢。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林宇旋指出,0到6歲兒童在認知、語言、動作、社會適應行為或情緒等各方面會有一定的發展步驟,如果某個步驟沒有跟上,就稱為「發展遲緩」,掌握兒童發展狀況並及早發現異常,需要醫護和家長通力合作。

林宇旋說,「監測」方面,家長可以運用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家長紀錄事項,觀察並記錄兒童的發展情形,而「篩檢」部分則由專業醫師進行,如果發現疑似發展遲緩問題,會通過衛教、追蹤或轉介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或地方政府的評估醫院,進行評估與診斷。

孩子在成長過程6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5至未滿7歲兒童等6個階段,可各接受1次政府補助篩檢服務,也可配合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執行。

▲7月1日起,國健署將全面針對未滿7歲兒童新增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 (記者邱芷柔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