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要怕 氣切有助病人與照顧者

2024/06/21 05:30

▲氣切手術就是將呼吸道開口下移至頸部,縮短呼吸道,降低呼吸道阻力,並有助病人成功自主呼吸脫離呼吸器。(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洪維亨

79歲的紀伯伯車禍後腦出血住院接受觀察治療。因為他本身有中風的病史且經常有嗆咳的狀況,入院後發生吸入性肺炎之後,又呼吸衰竭,經氣管內管插管後送至加護病房。因紀伯伯年紀大又曾經中風,氣管內管拔管後有再次呼吸衰竭、再次插管的風險,因此家屬開始考慮醫師跟他們溝通過的氣切手術。

民眾普遍對氣切有比較負面的印象,但氣切手術確實能夠對病人提供許多好處。

提升呼吸器脫離成功率

◎以下狀況可考慮氣切手術:

●呼吸器使用較久或預期會使用超過21天。

●自主咳痰能力弱。

●保護呼吸道,避免吸入性肺炎。

●上呼吸道狹窄。

●頭頸部手術。

紀伯伯同時符合上述前3個項目。

◎氣切有以下好處:

●提升呼吸器脫離成功率:

一般人呼吸道開口在口鼻,氣切手術就是將呼吸道開口下移至頸部,縮短呼吸道,降低呼吸道阻力,並有助病人成功自主呼吸脫離呼吸器。

●就算沒成功脫離呼吸器,也有以下好處:

1.降低呼吸器照護相關肺炎的風險;氣管內管很容易卡痰,而且不容易更換,氣切管比氣管內管短比較容易清潔,也比較容易更換。

2.與氣管內管相比,提升舒適度減少嘴唇潰瘍。

3.有機會經口進食,且可以刷牙漱口,提升口腔衛生。

●抽痰減少肺炎發生:

聲帶有反射會保護氣管,所以在沒有管路的狀況下,從鼻子或嘴巴都抽不到真正的痰。當病人自主咳痰能力很弱時,氣切手術可讓照顧者直接從氣切管進行抽痰,減少肺炎的發生率。

●降低吸入性肺炎可能性:

一般人吞嚥時聲帶會關閉、會厭軟骨會再把氣道蓋起來,才不會有東西掉到呼吸道導致嗆到。

聲帶關閉不全、老人或中風過的病人,因無法完全關閉氣道,就可能在進食或喝水時食物或液體掉入呼吸道,導致吸入性肺炎。氣切管的氣囊可預防東西掉進氣管。若是預防嗆咳專用的氣切管還可以將氣囊上的液體抽掉,大幅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

氣切是個小手術,而且很多時候進行氣切手術,對於病人或是照顧者都能提供相當大的幫助。若有氣切相關的問題,都可以於住院期間會診胸腔外科,或是至胸腔外科的門診諮詢。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