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醫看小兒過動症 從內對應調理

2024/06/16 05:30

▲過動症主要有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的問題;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許秀慧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在兒童時期俗稱為「過動兒」。2023年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我國ADHD盛行率為9.02%,代表約每11個小朋友中,即有一個是過動兒,男女比例約等於4:1。

注意力不易集中 可歸臟躁、躁動

一般是在7歲以前發病,其主要的問題表現在3個層面,分別為: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注意力不易集中過動症在傳統中醫古籍無相對應的專病,但依其症狀表現可歸於「臟躁」、「躁動」、「健忘」等範疇。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躁狂越,皆屬於火。」小兒大多表現「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歸類於臟腑辨證,即是「心肝常有餘,肺脾腎常不足」。

五臟六腑陰陽失調皆可能導致過動

在「心常有餘」的表現上,心火易亢,致出現心神不安、神志不寧、過動的症狀;小兒「肝常有餘」,易造成肝鬱化火、肝火上炎擾動神志,而有過動的情形。

至於「脾常不足」、腎精不足或腎水不足,則可能導致注意力不足。換句話說,五臟六腑陰陽失調皆可能導致注意力不足或過動,中醫依據不同證型治療,往往能有不錯療效。

小兒過動症的評估診斷,須先排除是否可能與過敏性鼻炎有關,有些小孩因鼻塞、眼癢、鼻癢常常揉眼、揉鼻等,造成注意力不易集中,在配合中醫治療改善過敏症狀後,往往也能改善夜間睡眠,相對來說,白天專注力也會提升許多。

先排除是否可能與過敏性鼻炎有關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飲食造成「腸胃積熱」有關,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多屬於純陽之體,易躁熱上火,若常吃高熱量、油炸、甜食,如炸雞、薯條、洋芋片、蛋糕、巧克力等,會導致腸胃積熱更嚴重,情緒更容易暴躁不穩;透過中藥調理腸胃,使腸胃系統恢復正常運作,異常的熱就不會不斷累積,減少衝動、專注力不足的行為,也間接幫助生長發育。

臨床上,以針灸治療兒童過動症也有明顯的效果,透過刺激頭皮穴位如百會、四神聰、本神、神庭,可增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促進腦部循環,配合其他穴位如內關、三陰交、太衝等,更可以幫助孩子鎮定安神、減少衝動的行為和情緒。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