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社群媒體當道 9成年輕人陷焦慮

2024/06/14 05:30

▲美國調查發現,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年輕人中,有9成可能出現焦慮情況,需特別留意;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網路近年來越發普及,但網路霸凌問題隨之而來,美國調查發現,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年輕人中,有9成可能出現焦慮情況。兒童心智科醫師黃雅芬指出,近年來具有憂鬱傾向的青少年較以往增加,師長務必提醒孩子,要為自己在網路的言論負責,並提供正確的引導,並在孩子出現異常時,及時發現、提供協助。

每年6月的第3個星期五是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青少年習慣通過網路分享生活與個人觀點,但層出不窮的網路霸凌事件可能嚴重衝擊青少年的身心,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在使用社群進行互動時,也應建立應有的界線與防備。

網路霸凌 影響青少年身心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基金會曾於2021年針對全台國高中職生進行網路霸凌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其中有50%的網路霸凌受害者「總是」或「經常」感受到壓力,並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且明顯具有憂鬱情緒,並因此「需要專業協助」,或是「出現自我傷害企圖者」的比例,分別高出未曾受過網路霸凌者的近5倍與10倍。

黃雅芬兒童心智診所院長黃雅芬進一步指出,與沒有網路的時代相比,憂鬱青少年明顯增加,且因為父母無法掌握孩子在網路上的心態變化,往往難以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異常,且螢幕另一端的互動對象真實身份與意圖更難以辨別,遑論後續解決網路霸凌問題。

黃雅芬強調,即使處理上很困難,但此時青少年在極大的人際壓力下,仍非常需要父母與師長的幫助,建議師長可掌握「建立信任」、「關注變化」及「學習並正確示範」等3個原則,通過足夠的信任關係,讓孩子願意求助,並在變化發生當下馬上發現,提供協助。

黃雅芬說,大人也應該學習網路與AI科技,理解孩子在接觸的是什麼內容,並抱持著正面的態度陪伴孩子、面對事件時則示範正確的應對方式,且務必提醒孩子,網路也是真實的世界,使用者也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同時引導孩子思考未來是否會後悔自己的言論、不該隨意評論不熟悉的事物等。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