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耳屎別亂挖 當心刺破耳膜

2024/05/02 05:30

▲耳朵建議以濕紙巾擦拭洞口,不要進入耳道。(照片提供/林靜芸)

文/林靜芸

●案例1:李太太去美容院洗頭,沖水之後,美容院小妹遞2枝棉花棒給她掏耳朵。李太太坐回位置,師傅拿吹風機吹頭髮,李太太將棉花棒放入耳道,師傅的身體撞到李太太的手肘,棉花棒刺破耳膜。李太太一陣暈眩,顧不得頭髮亂七八糟,急忙出門去掛急診。

●案例2:張先生去按摩,師傅好心替他掏耳朵,張先生覺得耳道煥然一新,非常享受。可是第2天張先生左耳腫脹疼痛,第3天更腫,晚上無法入眠,張先生不得不求醫。醫師診斷局部毛囊炎,需要治療。

華人認為,耳屎不清潔會妨礙聽力,普遍有挖耳朵,掏耳屎的習慣。醫學文獻卻主張不可以清潔為目的,在耳道內放入任何裝置。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亞歷山大昆比解釋:耳屎是由皮屑、汗水及油垢形成。乾耳屎以皮屑為主,濕耳屎則油垢及汗水較多。耳屎能夠調整濕度,並防止灰塵、髒污、細菌、黴菌、昆蟲等等傷害內耳。耳屎也能幫忙將內耳剝落的皮屑清除。我們洗澡、說話或是咀嚼時,耳屎會從最內層移動到外層,最終會被排出(耳機等於是耳屎收集器,需要注意清洗)。

很多人介意耳朵髒,但是耳道皮膚細緻,神經很多,刻意掏耳雖然舒服,卻容易刮傷,造成細菌感染。而過分清潔可能濕疹,經常搔刮可能讓耳屎往內卡死。

建議濕毛巾擦耳朵清潔 勿進入耳道

醫師建議如何清潔耳朵呢?耳膜直徑1公分,與入口距離只有2.5公分,耳膜脆弱容易受傷,醫師建議以濕毛巾擦耳朵就好,不要嘗試進入耳道。

如果一定要處理耳屎,建議每天早晚滴2滴礦物油、嬰兒油、生理食鹽水等等軟化耳屎,讓它加快向外移動。任何掏耳垢的裝置包括棉花棒,只能在洞口使用。如果耳朵疼痛、癢或塞住,應該尋求醫師診治。

(作者為台北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