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 不破壞主要肌肉

2024/04/21 05:30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術前與術後。(照片提供/李勝勛)

文/李勝勛

陳先生是一位30歲業務員,長年為自體免疫疾病所苦,需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近半年來他逐漸出現鼠蹊部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就醫後發現是類固醇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需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陳先生於是接受「正前位人工髖關節手術」後幾個小時就可以下床活動,2週後回門診追蹤,已不需枴杖行走、不需支撐的蹲下站起,旁人完全看不出來有開過刀。

這樣的治療過程,相信是絕大多數需要人工髖關節置換的病患所想要的,然而大多數的病患不太清楚醫師究竟做了哪些努力,讓他可以恢復地如此快速,只看得到最顯而易見的:傷口大小。因此,在門診時常會聽到以下的對話:「醫師,這是不是微創的手術?」「醫師,你說是微創的手術,傷口怎麼還需要10公分?」

這個認知上的落差,主要就是「微創」到底是什麼東西「微」小?「創」傷在哪裡?以上所述恢復快速的案例,絕對不會是因為他的傷口從10公分變成5公分就能達成,而是在手術當中,盡量減少肌肉、骨頭及神經的破壞,而這些組織的破壞常常是跟傷口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表層傷口越小,傷口下的組織因為手術當中看不清楚而被破壞,輕則造成疼痛感劇烈、肌肉無力跛行,重則造成骨折、神經受損,或需要再次手術。

近10年來逐漸盛行的正前位人工髖關節手術,正是符合這個「微創」的精神,在不破壞任何主要肌肉的前提下完成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美國目前的人工髖關節有超過一半使用這樣的手術方式。

筆者日前於美國進修時觀察到,儘管有許多身材魁梧或肥胖的病患,傷口並無法非常的「微創」,但因為肌肉沒有破壞,多數病患可以在手術當天就出院回家。

然而,正前位人工髖關節手術並不一定適用在每位病患身上,也不是唯一可以達到快速復原的手術方式,在人工關節手術前和醫師有充分的溝通,了解各種手術方式、材質的優缺點,才能達到最滿意的成果。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醫師、助理教授)

▲手術後2個月復原良好。(照片提供/李勝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