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痛動不了 復健3招助復原
文/趙明哲
●案例1:25歲自行車新手「小茹」2週前不慎摔車,跌倒瞬間她用手臂護身,導致右前臂擦傷,當時感覺劇烈疼痛,但醫院照X光後未發現骨折,直到1週後傷口癒合,右手腕卻依舊疼痛無法順利背屈與下彎,擔心因此種下病因。
●案例2:工程師宅男熱愛健身,不過最近舉握啞鈴時,常覺得疼痛、握不緊,尤其上班使用滑鼠久了,也覺得手腕不好轉動,不僅影響工作效能,也妨礙休閒娛樂,不得不前來就醫,希望找出病因。
上述2名病患前來就診時,先透過觸診方式,移動患者的手腕並在患部施加壓力,果然出現明顯疼痛感,再以高解析度超音波掃描後則發現,手腕內側的「三角纖維軟骨」(TFCC)損傷有腫脹發炎的表現,於是針對部位做局部加強物理治療,經過2週復健,患者順利恢復騎車與舉重練習,也繼續朝個人PB(最佳成績)邁進突破。
「三角纖維軟骨」全名為「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riangular Fibro Cartilage Complex),位於尺骨以及三角骨之間,位於手腕內側,由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部分患者因長時間持續使用手腕工作,不斷重複對這部位施加壓力,或者有些持拍運動如羽毛球等,萬一握姿錯誤,就可能導致關節處軟骨壓力過大,一旦發炎受傷,沒有充足時間休息癒合,往往會影響恢復進度。
因此,治療初期會建議先穿戴三角軟骨專用護具預防再度受傷,同時挑選順手且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工具,或者將球拍握把加厚、塗抹止滑粉,防止啞鈴滑動等,都是預防復發重要的一環,藉此減少手腕不必要擠壓和扭曲。
先戴三角軟骨專用護具
其次則會使用冷熱敷、超音波治療、電療等傳統物理治療方式,加速減緩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與癒合速度,近年來也加入了體外震波、高能量雷射治療等儀器,有效控制疼痛與腫脹。
2週復健+手部運動
等到發炎狀況好轉後,就可以安排手部和手腕運動,增強手腕周圍肌肉,幫助穩固手腕關節,避免鬆動,也能減少三角纖維軟骨負擔,同時在運動前、後都需養成熱身與收身好習慣,維護手腕的健康和功能,才能遠離疼痛,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作者為崇心復健科診所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