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美研究》負面性格青少年 常用社群媒體易憂鬱

2024/03/25 05:30

▲父母和師長提供兒少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將有助於他們應對社群媒體;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父母和師長提供兒少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將有助於他們應對社群媒體;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葉雅馨

去年3月,美國猶他州通過全美首個限制兒童、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法案,法案規定包括未成年人須獲得監護人同意後,才能使用社群媒體(也就是需要驗證年齡);家長有查看18歲以下兒少帳號內容的權限;晚上10:30到早上6:30禁止未成年人登入使用帳號,但家長可視情況調整等。

法案去年10月1日生效,但是近日被提出要修正法案擬放寬限制,參眾議員和家長們因此舉辦多場公聽會進行角力。

國外有許多研究指出,兒童、青少年使用社群平台與降低幸福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憂鬱、焦慮等有高度關連,父母師長因此會著重怎麼減少或限制孩子使用社群平台。不過,西維吉尼亞大學最新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和他們使用的社群媒體、憂鬱症狀有關連,經常使用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的青少年較容易有憂鬱症狀;頻繁使用Instagram,但外向程度較高的青少年可能不會感到憂鬱,而外向程度較低的青少年則可能較會有憂鬱風險。

因為社群平台使用預測演算法、根據用戶的性格和興趣,將他們與觀看內容進行匹配。假若青少年是外向的,他們看到的社群媒體內容,以及他們如何與該內容互動,可能與那些較不外向的青少年不同。

因此,要幫助兒童、青少年避免因為使用社群平台而產生憂鬱情緒及網路霸凌,也要考慮孩子的性格,容易產生負面想法的青少年可能很容易與社群平台上接觸到的網友、訊息進行比較,覺得自己不夠好。

限制使用須考慮個性特質

面對負面性格的孩子時,父母、師長除了要觀察他們使用社群媒體時候的感受,也要和他們討論使用社群媒體的狀況,建議他們問問自己:「在使用這些社群媒體的時候在想什麼?」「使用一段時間後,自己的感受是好?還是更糟?」

兒童、青少年的社群媒體使用與其個性特質、心理健康息息相關,禁止使用社群,並非解決之道,父母、師長更要了解孩子的個性,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社交媒體習慣,親子溝通也要開放暢通,和關注孩子內心感受,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應對社群媒體潛在的負面影響。

(作者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