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選保健食品不吃藥 醫:恐讓血脂更失控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國人高血脂比例達26%,相當於每5個成年人就有1個高血脂。醫師提醒,美國心臟醫學會2023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魚油、薑黃及紅麴等被國人視為可降低膽固醇的保健食品,其效果有限,想降壞膽固醇仍要遵從醫囑、用藥控制。
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劉言彬指出,相較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不僅症狀不明顯且難以自我量測,防治上更加困難。血脂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民眾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目前台灣的LDL-C治療指引已與國際接軌,高風險患者的治療目標設定為低於55mg/dL,且越低越好。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說,國內調查發現,即使接受藥物治療,台灣心血管患者當中,仍有46%高於100mg/dL,甚至高風險患者的控制達標比例僅有22%。
高憲立分析,國人對於降膽固醇有兩大迷思,第一是不少人誤認為膽固醇降太多會不好,容易失智、腦出血、腦中風,然而這些說法都沒有正規的研究成果,美國心臟醫學會去年已發布聲明強調,沒有任何跡象使用藥物治療膽固醇會增加上述風險。
魚油薑黃紅麴降血脂? 效果「跟喝白開水一樣」
此外,對於各式各樣保健食品的迷思,也成為高風險者血脂失控的幫兇。高憲立說,很多患者寧願選擇保健食品而不願意吃藥,甚至處方開兩顆藥只吃一顆,再自行補充親友推薦的保健食品,但檢驗後,血脂數值根本沒有下降。他提醒,像是魚油、薑黃、紅麴等,研究均顯示其降低膽固醇的效果有限,「跟喝白開水一樣」只有安慰劑效果,呼籲民眾應打破迷思。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也提到,台灣心血管死亡率高於鄰近的日本和韓國,建議高風險病人若單純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後的LDL-C仍無法達標,可與醫師討論,考慮合併針劑藥物,對抗「高血脂」的武器很多,應更積極治療,也盼健保能持續納入更多對象。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