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聽損寶寶積極早療 開啟有「聲」人生

2024/01/20 05:30

▲聽覺口語師教小朋友認字卡;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家儀)

文/王家儀

小宇(化名)目前3歲9個月,出生時未通過新生兒聽篩,複檢確診為雙耳極重度聽損後,於兩個月大開始配戴輔具,並在3個月大開始進行聽能復健。在進行復健過程中,小宇雖然配戴助聽器,但對聲音的察覺反應「時有時無」,故無法發展出後面階段的聽知覺能力。

因此,在小宇1歲2個月大時,開刀植入人工電子耳,術後小宇開始察覺許多不曾聽過的聲音,如媽媽的說話聲、開門聲、玩具掉落地上的聲音等,但在這個階段,小宇還在學習「聽到」環境中的所有聲音,當能夠察覺的聲音越來越多時,才能分辨每種聲音的不同。透過不斷訓練,小宇現在可以理解對話時的訊息內容,也能與一般兒童一樣,能聽、會說。

把握6個月大之前聽能復健黃金期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101年起全面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新生兒在出生24至72小時內進行聽力篩檢,未通過者需於1個月內,至醫療院所進行複檢,確定是否為聽力損失,若確診為聽損,依據1988年美國語言聽力協會的建議,在寶寶第4個月大開始配戴助聽器,並在6個月大之前接受聽能復健,未來較能與一般兒童有相同的語言發展。

戴上助聽器+聽能復健 發展聽知覺

在寶寶戴上助聽器後,多數家長會認為孩子能立即聽到,甚至聽懂我們所說的話,其實不然,孩子需經歷以下的聽知覺發展階段:

●察覺(detection):孩子是否聽到聲音。

●分辨(discrimination):孩子能否分辨兩個聲音的異同。

●辨識(identification):藉由指認或命名,來辨識所聽到聲音的能力,如:汪汪就是小狗的聲音。

●注意(attention):聽知覺基本要素涉及注意或專注聆聽說話者所傳達的溝通內容,這將影響聽知覺的品質。

●記憶(memory):在一定時間內,能保留或儲存所聽到的口語訊息,也就是能將聽到的內容記起來。

●語意完結(closure):能將知覺到的語音成份,整合成有意義的內容,即使遺漏某些訊息,也能透過所聽到的內容,幫助聽者辨別語音。

●理解(comprehension):意指能完整的知覺,並聽懂訊息所要傳達的意義。

提醒家長,孩子戴上助聽器或植入人工電子耳後,並非馬上能與正常人一樣,聽懂別人所說的話,仍須透過聽能復健,逐步建立聽知覺的能力,當理解的語言越來越多時,才能發展出語言表達能力。

(作者為台灣小蝸牛聽語障礙關懷協會聽覺口語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