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裝病是病嗎? 檢驗檢查很重要

2024/01/19 05:30

▲詐病是「故意形成假的或整體上誇張的生理或心理症狀」;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陳紹祖

住院醫師小孟很認真的幫一位50歲離婚女性進行全套的神經學身體檢查,因為病人說自己會有不自主的運動,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以致於常常跌倒,甚至有一次撞到床邊流了很多血。

因為這位病患長年在精神科看診,兩年前曾服用過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穩定情緒,改善睡眠,所以小孟認為是藥物引起的錐體外路徑症候群,但病人已經1年多沒有再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所以來跟我討論如何進行下一步診斷和治療。

神經科醫師是不自主運動方面的專家,因此請小孟醫師會診神經科,同時安排腦部核磁共振影像學檢查,專家會診後表示,症狀並非舞蹈症,腦部也沒有明顯病灶。病患住院後,這種不自主運動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明顯降低,1週後甚至未再發生。

護理師側面觀察,似乎沒有正面關心或討論病情時,病患並不會出現不自主運動的病症。這讓診斷的方向轉往「人為障礙症(factitious disorder)」或「詐病(malingering)」方向。

▲故意欺瞞病情可能原因有人為障礙症或是詐病。(照片提供/陳紹祖)

詐病者 常見外在明顯誘因

詐病是「故意形成假的或整體上誇張的生理或心理症狀」,通常存在外在明顯誘因,例如:逃避兵役或工作,希望得到金錢賠償,得到管制性藥品,或者避免刑事起訴。精神醫學上,詐病並非一項正式診斷,是被列為「臨床關注焦點的其他情況」。詐病者往往尋求想要的診斷,卻逃避難以做假的檢查或檢驗,也不願意接受相對應的治療。

相對來說,「人為障礙症」患者也可能偽造身體或心理症狀,誘導受傷或疾病,並且主動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症狀或障礙,但是這些欺騙的目的並不存在外在酬償(external reward)。人為障礙症患者會努力配合檢查和治療,在心理測驗中會顯示出其異常特質,例如:衝動控制能力差、自傷行為傾向、被動攻擊性格等。

人為障礙症 不存在外在酬償

面對臨床患者,安排必要的檢驗和檢查以排除可能病因是醫師的責任,同理病人情緒,給予必要的關注也是治療的一部分。但是面對明確的造假行為,斷然拒絕才是醫療專業的表現。

(作者為慈濟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