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長脂肪瘤免驚 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文/林軒任
64歲陳太太的健檢超音波報告發現,腎臟疑似有一顆腫瘤,讓她聽完整晚輾轉難眠,一直擔心若是惡性腫瘤,後續生活該如何安排?幸好再次透過超音波檢查,確診該顆腫瘤為腎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且此腫瘤為良性,不需太過驚慌,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即可,才讓她鬆了一口氣。
常見良性腎臟腫瘤之一
「腎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s,簡稱AMLs)是最常見的良性腎臟腫瘤之一,因組織成分為血管組織、平滑肌以及脂肪組織而得名,發生率約0.5-2%,女性發現時通常較大,其中80%是偶爾發現,少數為遺傳疾病影響,例如結節性硬化症或淋巴血管平滑肌增生症等。
由於此病症平時並無明顯症狀,經常是患者健檢時,接受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異常,雖然影像學上可以明顯看出病灶,但因部分腎臟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不易區別,為了釐清差異,還是需要由有經驗的醫師協助判讀。
小於4公分 破裂機率低
多數患者大多無症狀,不過有些患者會出現腫瘤變大,造成後腰疼痛,或是腫瘤血管破裂造成血尿,甚至自發性破裂太嚴重,會造成後腹膜腔出血。不過,如果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小於4公分,自發性破裂的機率非常低,並不需要過於擔心,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以陳太太為例,來院追蹤時血管脂肪瘤只有1.41x1.33公分,超音波下腫瘤很均質,邊緣也非常光滑,無需開刀或是切片檢查,只需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超音波檢查,追蹤腫瘤大小和生長速度即可。
多喝水 飲食少鹽
提醒民眾,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多屬於良性腫瘤,幾乎不會有生命危險或引起併發症,當發現時,先不用過度驚慌,但如果腫瘤已經大於4公分,或變大的速度超過每年直徑增加大於0.5公分時,以及追蹤時發現影像學變化(例如出現腎細胞癌的特性)時,就得評估考慮手術切除,建議平時可以透過多喝水,並以少鹽、適量蛋白質為主的飲食,保養腎臟。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