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嬰兒血管瘤 應盡早治療

2023/11/03 05:30

▲若發現寶寶的皮膚有異狀,應及早就醫診治,以利及早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王綺嫻

一對夫妻帶著可愛的小寶寶來求診,因為寶寶出生後,在右下腹的皮膚上長出一塊鮮紅欲滴的斑塊,顏色漸漸變紅,摸起來的體積也越來越明顯(圖1)。用皮膚鏡檢查發現有深淺不一的血管增生(圖2),診斷為嬰兒血管瘤。

▲圖1:皮膚上有數個顏色深淺不一的紅色丘疹。(照片提供/王綺嫻)

▲圖2:以皮膚鏡檢查可見許多增生的血管。(照片提供/王綺嫻)

大約有4-12%的新生兒有血管性腫瘤,其中嬰兒血管瘤最為常見。外觀特色為草莓般鮮紅欲滴的紅色丘疹、斑塊或結節。最常見的部位為臉部。有時候出生時就看得出來,但大部分是在出生後數週才出現。

若未治療 6成會留下疤痕

嬰兒血管瘤會隨著寶寶長大而有所變化,大部分在1歲之前會變大,之後停止長大,在10歲之前可能會縮小或消退。有些家長選擇不治療,等待血管瘤自行消退。但是後續追蹤發現如果沒有及時接受適當治療,高達6成的患者,在血管瘤消退之後會留下明顯可見的疤痕。

減緩或停止血管增生病程

容易留下明顯疤痕的嬰兒血管瘤包括:較大的血管瘤、血管瘤表面像鵝卵石或釋迦狀凸起不平滑、或血管瘤和正常皮膚的邊界,是垂直角度的突然隆起等。

與父母討論過後,決定先以塗抹外用藥物的方式治療。外用藥物的作用機轉是血管收縮劑,可以讓血管瘤內的血管收縮,大多數患者使用4週之後,和未接受治療者相比較,可以發現治療過後,血管瘤的顏色變暗或淡化。文獻也證明,持續使用可以減緩或停止血管增生的病程。如果外用藥物反應不佳,可以考慮改用口服藥物治療。

寶寶接受治療後,血管瘤漸漸改善(圖3),塗抹外用藥物4個多月後,皮膚摸起來平滑,顏色也淡化很多(圖4)。

▲圖3:治療兩個月後,血管瘤顏色明顯變暗,隆起現象也改善。(照片提供/王綺嫻)

▲圖4:治療4個月後,只剩淡淡的色素沉澱。(照片提供/王綺嫻)

提醒家長,有關嬰兒血管瘤的治療可以諮詢皮膚專科醫師。在眼睛、耳朵、鼻孔、嘴唇以及生殖器官附近的血管瘤,更應盡早接受積極治療。這些部位的血管留在變大之後,會影響重要器官的發育。在這些部位,血管瘤消退之後的疤痕也會造成患者較大的心理負擔。

(作者為恩主公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