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孩坐沒坐相 小心肌肉張力低下

2023/10/12 05:30

▲家長若發現孩子的舉止異常,應及早就醫診治;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李雅涵

2歲半的小芬常常無精打采,坐的時候坐沒坐相東倒西歪,時常趴在地上玩玩具,去公園玩的時候也走不遠,常常走沒幾步就跌倒,後來帶去看復健科,才發現原來是肌肉張力低下,進而影響整體動作表現。

肌肉張力是指肌肉在不刻意出力之下,依然能夠維持姿勢,與在肌肉放鬆的狀態下被動拉扯時所產生的阻力。正常的肌肉張力讓我們可以移動、書寫、坐直而不感受到特別疲累,但是對於肌肉張力不足的人,就需要特別努力才能維持身體姿勢的直立。

◎肌肉張力低下原因可分為4種

●先天低張力。

●中樞神經異常(腦性麻痺)。

●基因遺傳疾病(唐氏症、肌失養症、小胖威利症候群)。

●後天發展不良(家庭照護過度保護)。

肌肉張力低下的徵兆會發現孩子吞嚥及咀嚼能力差、食物常常含在嘴巴裡或餵食困難、流口水現象嚴重、不喜歡吃硬的食物,有時嘴巴總是開開的,還會跑出一小段舌頭,也會影響到日後口語的發展。

▲圖1:W型坐姿為膝蓋彎曲,小腿及腳部朝外,膝蓋及腳踝著地,兩側髖關節呈內轉姿勢;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李雅涵)

發現孩子動作異常 及早就醫矯正

身體軟趴趴過度柔軟,無法放手或是一腳一階上下樓梯、跑步距離不足或姿勢怪異、跳的高度及距離不足,常合併動作發展遲緩的狀況,也因為常常彎腰駝背,容易造成脊椎側彎,若一旦壓迫心臟和肺臟更可能造成胸悶和提高罹患肺炎的風險。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對於肌肉張力低下的寶寶,可以嘗試趴著使其支撐起頭部,增加頭頸、肩膀及上背部的身體力量,嬰幼兒時期應充分爬行,進而開始強化頭部及軀幹的伸展張力,為之後的站立、行走、跳躍做準備。

矯正練習融入生活 減少發展障礙

孩童可以藉由走路、騎腳踏車來代替坐車,以玩遊戲提升足夠的運動量,將大肢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強化肌肉張力。

日常生活中若發現孩子呈現W型坐姿(即坐下時,膝蓋彎曲,小腿及腳部朝外,膝蓋及腳踝著地,兩側髖關節呈內轉姿勢,圖1),或「高爾氏現象」(Gower’s sign,高爾氏現象指的是,臀部肌肉無力引起,使得孩童從地板上站起時,需把身體先撐起至四足跪的姿勢,緩慢地把雙手依序從地板移到腿上後,再利用手撐在腿上的力量把身體挺直,圖2),建議帶至復健科門診評估,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家庭為中心介入,提供他們適度又適量的活動練習,將活動融入日常生活,可減少肌肉張力低下帶來的發展障礙。

(作者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圖2:高爾氏現象是指臀部肌肉無力引起,使得孩童從地板上站起時,需把身體先撐起至四足跪的姿勢,緩慢地把雙手依序從地板移到腿上後,再利用手撐在腿上的力量把身體挺直;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李雅涵)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