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變色先別慌 飲食、藥品都會影響
文/黃雅玲
尿液顏色暗藏許多身體健康狀態的訊息,其主要組成為水、尿素、肌酸酐與其他代謝產物,由於含有尿色素的代謝產物,故正常的尿液顏色從淡黃色到深琥珀色不等。尿液顏色改變的原因除了飲食和疾病外,也包含藥物的影響。
藥物導致的顏色變化往往是無害的,但有些病人可能會過度擔心或因此擅自停用藥物,對診斷和治療造成困難。
停藥後 尿液就變回正常色
其實藥物引起的尿液變色通常不會讓病人出現任何不適,停藥後,尿液就會變回正常的顏色,因此民眾應持續服用藥物,避免因為沒有持續用藥而影響療效。
除了藥物外,也需同時考量其他可能造成尿液變色的因素,例如:劇烈運動、水分攝取量、疾病或大量食用菠菜、火龍果、黑莓、胡蘿蔔、蘆薈等食物。
消炎止痛藥吃多 恐致胃腸潰瘍、尿偏紅
此外,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的病人應多留意自己的尿液顏色,這類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性較大,可能引起潰瘍而發生血尿,使尿液呈現偏紅色,如果發生此狀況,並伴隨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建議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意見與檢查,除了告知醫師症狀、尿液顏色外,也可以主動說明尿液是否有氣味或混濁、平日的飲食習慣、活動狀況、目前服用的保健食品與藥品等,協助醫師更了解您的身體狀況,才能對症治療,及早恢復健康。
(作者為恩主公醫院藥劑科藥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