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保給付裝雙側電子耳 助女嬰找回聲音

2023/09/14 05:30

▲言言雙耳植入人工耳蝸後,重獲新「聲」,能正常聽到聲音,聽到媽媽喊她也能轉頭回應。(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10個月大女嬰言言,出生時,新生兒聽力篩檢發現,她的雙耳為極重度聽損,必須大於90分貝(相當於飛機起降聲響)才能聽到,即使戴助聽器也效果不佳,健保署在今年7月放寬未滿18歲兒童植入人工耳蝸(電子耳)的第2耳給付,她在當月手術植入後終於擁有正常聽力,成為全國首位健保給付雙耳植入人工耳蝸的成功個案。

全國首例 省下逾百萬醫藥費

言言在7月20日完成雙耳的人工耳蝸(電子耳)植入,聽力能聽到20-30分聲音,術後隔天開機,聽到聲音即能轉頭尋找聲源,植入約2個月也開始有口語發展,回應家長,現在肚子餓會哭鬧,聽到媽媽喊「ㄋㄟㄋㄟ」就知道要餵奶、不再哭……。目前言言正在接受半年聽能訓練;言言的爸爸、祖父母都是聽障人士,看到言言現在能正常聽到聲音,都非常感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主任、耳鼻喉科醫師陳冠華指出,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為千分之3,其中約10-15%為重度,等於每年新增40名重度聽損新生兒。

▲言言在植入人工耳蝸後隔天開機,聽到聲音後能轉頭尋找聲源,讓眾人很開心。(記者蔡淑媛翻攝)

陳冠華表示,嬰幼兒聽語發展的黃金期從6個月開始至學齡前,大腦才會發展出最佳的聲音解析度、語音辨識度及清晰的口語發展,對於雙耳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嬰幼兒來說,兩歲前盡早進行雙耳植入人工耳蝸,是比較理想的治療選擇。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在國際上已被認為是極重度聽力損失病人最有效治療方式,比起單耳人工耳蝸,只能在安靜環境下才能聽到聲音,且無語氣、抑揚頓措,常有「聽得到,但聽不懂」的現象,而雙耳植入能在吵雜環境也能正常聽到聲音,對成長發展及學習有助益。

陳冠華說,由於單耳人工耳蝸要價100萬元,健保署在7月開放雙側人工耳蝸植入納入健保給付,將大幅減少聽損兒童家庭經濟負擔,預估每年將有數百名嬰幼兒受惠,讓更多孩子能擁正常聽力。

▲人工耳蝸由懸掛在耳後聲音處理器的麥克風接收聲波,傳送至埋於內耳耳蝸內的線路,使耳蝸將訊號傳至聽神經,產生聽覺。(記者蔡淑媛翻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