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巴金森氏症久病 恐變成失智症

2023/08/29 05:30

▲巴金森氏症若罹病超過10年,超過一半者會出現認知功能上的障礙或失智症,需要家人多理解與陪伴;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巴金森氏症若罹病超過10年,超過一半者會出現認知功能上的障礙或失智症,需要家人多理解與陪伴;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羅彥宇

88歲的周老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18年,他的家人將他照顧地非常好,即使這3年期間疫情肆虐全球,他也沒有因為肺炎或跌倒等狀況而住院。然而,神經退化的進程仍然繼續,原本他可以自己推著輪椅車進到診間,漸漸地需要家人推輪椅,不僅會流口水,也經常嗆咳,必須使用鼻胃管。開始出現視幻覺,整體反應也變慢。

他的大兒子問:「爸爸現在記性也變得不好,還說會看到一些像是人頭的黑影,是不是要檢查一下大腦看有沒有阿茲海默症?還是失智症?」我回答:「現在周爺爺的症狀的確是失智表現,但是這是屬於巴金森氏症類型,也有人說是路易氏體類型,而跟一般所說的阿茲海默症並不一樣。」

與阿茲海默症不同

台灣民眾有時候聽到「巴金森」和「阿茲海默」這兩個外國人名,會分不清楚,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動作上遲緩、肢體顫抖僵硬、步態不穩;而阿茲海默症是以短期記憶障礙為主的失智症。兩個都是老年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典型的阿茲海默症不會有巴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但若是長期使用抗精神藥,雖然能夠壓制住躁動行為,卻也會出現因藥物而導致的類巴金森氏症。

典型的巴金森氏症並不會有失智症狀,但隨著時間而退化,罹病如果超過10年,超過一半者會出現認知功能上的障礙或失智症;「巴金森」和「阿茲海默」的症狀交疊相當複雜,需要專門在看這類病患的神經科醫師才能鑑別。

此外,巴金森氏症若演變成失智症,也不同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失智症的主要症狀並非記憶力不好,而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巴金森氏症的病人專注時間有限,有點像是電池電力不夠、續航力不足,所以超過容量的資訊就無法消化儲存,對於事物或語言的理解也比較慢,所以會影響整體的認知表現。

易有人頭或小動物視幻覺

同時,視幻覺的出現或無法區分夢境與現實,也經常是巴金森失智症的問題,特別是視幻覺的部分,會有固定的模式,多半是清楚的人頭,或是黑黑的小動物,像是蜘蛛、蟑螂、蛇,如果不熟悉此類失智症的家人,還會想說:「是不是該去廟裡收驚了?」

所謂的失智症用藥或是乙醯膽鹼酶抑制劑,通常可以緩解這些狀況,但時間久了,效果也有限。反倒是經常於身心醫學科使用的抗精神病藥,需要小心使用,因為巴金森失智症的病人若使用了典型抗精神病藥,有可能會陷入嚴重嗜睡昏迷。更困難的是,原本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多巴胺類藥物,有時甚至會加重視幻覺。

巴金森氏症的病人一但進入失智症期,用藥必須在一進一退之間拿捏得宜,也需要家人更多的理解與陪伴。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醫學小辭典

巴金森失智症(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是指典型的巴金森氏症發展至少超過一年之後,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認知狀況起伏不定、清楚鮮明的視幻覺、視覺空間的掌握欠佳、思考的速度變慢,當然也會影響記憶的功能。

治療用藥是以乙醯膽鹼酶抑制劑為主,同時考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還有調整原有的多巴胺製劑來改善多重症狀。如果是在1-2週內就演變出這些症狀,仍然要考慮是譫妄,必須查明是否有感染、肝腎功能異常、電解質不平衡、發炎疼痛、便秘、腸胃出血等。

(文/羅彥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