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 延誤治療 恐終身長短腳

2023/08/20 05:30

▲卓靜怡醫師說明兒童髖關節問題。(照片提供/卓靜怡)

▲卓靜怡醫師說明兒童髖關節問題。(照片提供/卓靜怡)

文/卓靜怡

近日一位家長帶著約6個月的女寶寶前來看診,起初他發現女兒的雙腿在換尿布時,好像張不太開,後來隨著雙腿的移動,還會發出異常的聲響,但因一開始的症狀並不明顯,所以較晚就醫,經診斷後確定該名幼兒應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所幸以穿吊帶、擺位等非侵入式治療有慢慢改善,目前仍在觀察中,若改善幅度不足,會改採打石膏固定方式校正。

一般認為髖關節發育不良與胎兒在胎內受壓迫(胎位不正、羊水少)相關;另外根據臨床統計,有近8成患者為女嬰,可能與受女性荷爾蒙影響、關節韌帶較鬆散有關。若家族中有人曾罹患此症,患病機率也較高。包巾包得太緊也是造成發育不良的原因之一,會使髖部伸直、內收,鬆弛的髖關節無法放鬆,嚴重會導致脫臼,應避免嬰幼兒的髖關節處於不良姿勢,不要強行拉直、合緊幼兒雙腳。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在新生兒及幼兒時期外觀及症狀都不明顯,因此容易被忽略。

◎判斷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方法大約分為3種:

●徒手理學檢查:剛出生的嬰兒多會在嬰兒室請有經驗的醫師或護理師執行。

●非侵入式超音波檢查:出生2至3個月的嬰幼兒則是靠超音波測量髖關節的特定角度,評估結構及穩定度。

●X光檢查:多用於4到6個月以上的寶寶,因為髖關節骨頭已逐漸骨化,必須以X光診斷。

平時的預防最重要是避免以包巾將寶寶束縛過緊,需保留足夠的彈性和空間讓下半身可自由彎曲活動,不使髖關節活動受限。越早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越容易治療,黃金治療期為出生後3個月內。此時寶寶只需以擺位或矯正吊帶,給予還具有可塑性的髖關節良好生長環境,可達不錯的治療效果。

超過一歲未處理 可能影響行走

但若6個月以後才治療,因為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和韌帶逐漸成形,通常必須徒手復位加上石膏輔助固定,並加上長期追蹤、復健,嚴重個案則須考慮手術治療。

若超過一歲未處理,有可能造成長短腳、脊椎側彎,進而影響孩子行走或後續動作發展。

(作者為育禾婦幼診所小兒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