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聚寶盆》慢性病好磨人 適度運動可抗鬱

2023/08/13 05:30

▲慢性病患者普遍有憂鬱情緒,甚至罹患憂鬱症;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柯俊銘)

文/柯俊銘

慢性病是持續時間長,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如糖尿病、關節炎、心臟病等都很普遍。當事人需適應疾病和治療,機動性、獨立性受到影響,看待自己和生活的方式因而改變。

以往文獻證實,憂鬱情緒與憂鬱症狀在慢性病患者中是相當常見的反應,估計約35%的個案可被歸類為憂鬱症患者,而有憂鬱反應卻未達憂鬱症診斷的比例則更高。慢性疾病引起的憂鬱往往會使病情惡化,病情惡化又導致憂鬱更嚴重,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慢性病患者 普遍有憂鬱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網絡開放》(JAMA Network Open)的報告指出,只要適度從事中等至劇烈程度(MVPA)的運動,對於易有慢性病纏身的中老年人來說,此舉就能發揮抗鬱作用,有助心理健康。

該研究由愛爾蘭利墨瑞克(Limerick)大學的運動科學專家埃蒙.萊爾德(Eamon Laird)博士所主持,其和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的學者合作,針對一項於本土實施的縱貫性研究,其受訪者超過4千人,平均年齡為61歲,追蹤長達10年所獲資料進行整理,目的在找出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遠離憂鬱所需的運動量。

▲慢性疼痛導致身心痛苦,係造成長期殘疾中最常見的原因。(照片提供/柯俊銘)

運動時間越多 抗鬱效果越好

統計發現,花在運動的時間越多,抗鬱效果就越好。比方說,每週5天,每天從事中等程度運動(如快走、騎單車、跳舞或上下樓梯等)20分鐘,憂鬱症狀的發生率可降低16%,得到重鬱症的風險減少43%。若運動時間延長為每天兩小時,憂鬱症狀的發生率則降低23%,罹患重鬱症的風險減少49%。簡單來說,有動就有差。

在台灣的傳統觀念裡,一旦有病就要好好養病。許多上了年紀的慢性病患者,基於這樣的保守心態,選擇多休息、少動,甚至怕風吹日曬而鮮少出門,總是「宅」在家,結果因缺乏運動和社交,久了造成人際與情緒上的孤立,反易陷入藍色憂鬱中。

正所謂「要活就要動」,慢性病纏身,誰都不願意,但既然碰上,不妨積極面對,而想要維持心快活,沒事還是動一動吧!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太極拳是中等強度運動,容易持續練習,對中老年人的體適能具正面功效;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柯俊銘)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