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AZ血管栓塞台灣只認1例? 疾管署秀數據澄清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出,「國家認定,台灣人新冠疫苗副作用的發生率只有國外的百分之一不到,譬如AZ國外是十萬人就有幾例嚴重致死致殘的血管栓塞,台灣目前只認一例!」,衛福部疾管署強調,經審定已有26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具關聯性,並無蘇一峰所說情事。
疾管署表示,AZ新冠疫苗自2021年1月4日起在英國等歐美國家陸續開打,我國自3月22日開打,因歐洲多國陸續發現極少數接種AZ疫苗發生罕見的靜脈血栓併發症,以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簡稱TTS)為主,當時指揮中心經專家會議決議加註血栓警語,並建議正在使用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的族群暫緩接種。
疾管署指出,該段時期國際報告AZ接種後的TTS發生率為英國百萬分之12.3、歐盟百萬分之6.5,我國則至2021年5月中下旬發生首例接種AZ疫苗後的TTS個案,為30多歲男性,狀況穩定,經專家審查研判確認並已於2021年6月3日公布,當時估計國內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1,因後續變異株演變導致AZ疫苗預防效果遞減,國內2022年9月起不再提供AZ新冠疫苗。
根據食藥署公布的「COVID-19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資料報告」,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國內共接獲56件疑似TTS通報案,個案年齡範圍介於22至95.7歲,包含20位男性及36位女性,發病時距為接種疫苗後2至44天,13案通報的嚴重性為死亡,其中53案為接種AZ廠牌疫苗,其通報率約為每百萬劑3.5件。
比較各國TTS通報率及通報情形,歐美國家約在每百萬劑10至20件左右,國際研究顯示與種族差異有關,AZ疫苗後的TTS通報率和死亡率均以北歐國家最高,其次為澳洲、英國、歐盟、加拿大等白人為主國家,亞洲國家和巴西則通報率和死亡率都遠低於前述國家。
此外,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亦已審定共計26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TTS個案為具關聯性,並核予救濟金,其中5例死亡、2例達障礙等級,核予每案250萬元至600萬元救濟金。
因此,疾管署強調,均無蘇一峰貼文指稱「台灣只認一例」之情事,且TTS發生率較歐美國家低,是亞洲國家皆然,並非台灣獨有,是因種族差異所致。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