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拔牙後補骨粉 打造植牙好地基

2023/08/09 05:30

▲圖1。(照片提供/盧冠瑋)

▲圖1。(照片提供/盧冠瑋)

文/盧冠瑋

54歲女性病人,因牙齒動搖,牙肉紅腫發炎,以及刷牙時會流血等症狀接受治療,檢查診斷為嚴重牙周病,須接受全口牙周治療;病人期待治療好牙周病之後,能恢復良好咬合功能,因此接受左上後牙區第一小臼齒拔牙補骨治療,合併第二小臼齒牙周再生手術,6個月後在第一小臼齒的位置植牙,術後追蹤一年,恢復良好。

文獻︰拔牙3個月 骨頭寬度萎縮1/3

根據文獻,拔牙後3個月內骨頭寬度會萎縮約1/3,一年內寬度萎縮甚至達到50%,骨頭高度則是喪失2至4mm左右。而缺牙越久,骨頭吸收的狀況越明顯,未來植牙可能沒辦法植在最適當的位置,造成植體螺紋的裸露,除了還要增加一筆植牙同時補骨的費用,也會大大增加手術的複雜程度,所以拔牙同時補骨可以說是簡化未來植牙手術的過程。

拔牙後補骨的方法是先將骨粉放入有缺損的齒槽骨內,再包覆再生膜,像包水餃一樣包覆在骨頭缺損處,再生膜的作用是避免骨粉掉出來,並阻止牙肉軟組織或結締組織長入影響骨細胞生長,讓周圍自然的骨細胞可以慢慢長入補好的骨粉內,若無感染或脫落,則在大約6個月就可長出新骨,創造出未來植牙時良好的骨頭地基。

▲圖2。(照片提供/盧冠瑋)

▲圖2。(照片提供/盧冠瑋)

此病人治療前的檢查結果,X光片可見左上後牙區,因嚴重牙周病導致齒槽骨大量缺損,造成牙齒動搖(圖1);經第一小臼齒拔牙補骨,合併第二小臼齒牙周再生手術,術後第6個月追蹤結果,齒槽骨及牙周組織再生良好,恢復健康(圖2);補骨後的第一小臼齒位置,已為植牙提供良好的地基,植牙術後一年追蹤結果良好(圖3)。

須特別注意,因為齒槽骨緊鄰上顎鼻竇,下齒槽神經等植牙地雷區,植牙時的骨頭體積要足夠才能安全避開這些風險地帶。

根據文獻,人工牙根周圍至少還要有1.5至2mm的骨頭寬度,使植入後的人工牙根,能被完整包覆。如果骨頭的條件不足即進行植牙,日後可能產生植體螺紋裸露,甚至植體發炎和失敗的情況發生。

植牙前擁有好的齒槽骨地基,加上植牙後定期回診追蹤,才能大幅增加植體成功的機率。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

▲圖3。(照片提供/盧冠瑋)

▲圖3。(照片提供/盧冠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