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雄性禿? 醫揭3前兆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除了遺傳導致雄性禿,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加上不良飲食也會加劇掉髮問題。醫師觀察,禿頭呈年輕化趨勢,當發現頭髮髮量稀疏時,落髮恐已超過一半以上,只要「髮際線後退、髮質變細、濕髮較容易看到頭皮」就可能是雄性禿的前兆,若太晚介入治療,不僅無法植髮、口服藥物效果也差,恐怕只剩下戴假髮一條路。
錯過挽救落髮黃金期 植髮恐也無效
開業醫師朱冠州觀察,門診不乏國中生求助,除了遺傳,過重或肥胖、油性痘痘肌、生活壓力大、抽菸等,都可能導致落髮問題或讓落髮情形加劇。頭髮每天掉落50根至100根,屬於正常的新陳代謝,落髮若超過平時正常新陳代謝的數量,就應該儘速求診皮膚科,確認落髮原因。
雄性禿髮依照掉髮嚴重程度可分為1至7期,初期為髮際線後移,慢慢會出現髮漩、頂部落髮,第5、6期為前額落髮明顯,且髮漩處及頂部的落髮範圍大,落髮處與前額相通形成一大區髮,最後會造成頭頂光禿。
開業皮膚科醫師蔡宗樺表示,雄性禿發生的原因為頭皮毛囊中含有高濃度二氫睪固酮(DHT),可能縮短頭髮毛囊生長期,並使其逐漸萎縮,一旦錯過挽救落髮問題的黃金期,植髮手術恐也無法處理,「早注意、早發現、早治療」是落髮問題的解方。
醫師建議,男性雄性禿第5期前、女性落髮第2期前,應尋求專業生髮診所協助評估用藥,透過藥物抑制DHT生成的機轉來改善雄性禿,降低潛在毛髮掉落,並維護頭皮毛髮生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