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婦健忘迷路被當失智 竟是水腦症作怪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
64歲周姓婦人近半年來,頻頻出現忘記鎖門、買菜迷路、叫不出親友名字等情況,她自以為罹患失智症,上個月她跌倒後送醫,經檢查其健忘的原因來自常壓性水腦症,經手術引流後,失智、健忘的情況大為改善,現在幾乎已完全復原。
手術引流後 7-8成可復原
衛福部彰化醫院脊椎神經外科主任賴肇康指出,水腦症是少數可經手術治療的可逆腦疾病,經過手術引流,將過多的脊髓液代謝掉,7至8成的患者是可以回復到原本的狀況,但失智症幾乎是不可逆。病患或家屬不要以為年長者記憶力變差就判定為失智症,而錯失復原的機會。
周女士的案例是她自己要照顧確定失智的丈夫,其女兒發現,媽媽近1個月來失智的情況竟比爸爸還快。媽媽因爬樓梯時跌倒撞傷,送到彰化醫院,急診照會神經外科醫師,進一步檢查竟是水腦症作祟。
賴肇康指出,電腦斷層顯示,周女士腦部的腦脊髓液過多,流動受阻,又因其腦壓增加不明顯,被稱為常壓性水腦症,進行了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在腦室植入細小柔軟導管後經由皮下,將過多的腦脊髓液引流入腹腔,再由人體自然吸收,這是一種永久性的設置,隨時解決腦脊髓液過多的情況。
逾60歲好發 常誤認老化錯失治療
賴肇康說,腦脊髓液具緩衝保護和代謝循環等功能,產生和被吸收的量是平衡的,一旦過多就不平衡,造成腦室緩慢擴大,壓迫腦室周圍組織,引發失智、步履蹣跚及尿失禁等現象,這3種情況是最典型的水腦症症狀,好發在60歲以上長者,常被家人當作正常老化或失智而忽略。
賴肇康說,大多數常壓性水腦症的病人是找不出原因的,為原發性常壓性水腦症,少數可追溯病因的有腦部受傷、腦出血、腦中風、腦血管疾病、腫瘤或感染等。建議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則可避免腦部過早退化,如控制三高、少菸酒、適度運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