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退化性關節炎 血管栓塞療法有效止痛
文/常景棣
49歲的潘先生從事按摩工作,因長期勞動導致右手腕部關節疼痛和突起,最近1、2年更是嚴重,曾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求助,接受了口服止痛藥和針劑注射治療,但效果不盡理想。經轉介來到醫院門診,X光檢查顯示,其右腕關節可見退化性關節炎併骨刺生成(圖1),在接受血管栓塞療法後,可見治療前後因慢性關節炎產生的細微血管之顯著差異(圖2),治療後異常增生的毛毛狀血管明顯減少,患者的關節疼痛和僵硬症狀得到顯著改善,回復正常生活。
利用血管攝影準確注入
手部和腕關節時常由於年紀和使用過度,造成軟骨磨損、骨刺生成和微血管新生,也就是退化性關節炎,會造成病人局部關節疼痛、僵硬,手部動作受到影響,甚至關節處突起變形。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藥物、熱敷和護具使用等,儘管如此,部分病人還是感到疼痛不適。
非外科治療 不需住院
新式的微血管栓塞治療則是利用血管攝影技術,藉由X光機的導引,將導管置放在選定血管的適當位置,從導管注入藥物,把造成疼痛的新生微血管塞住阻斷,進而改善疼痛,由於微血管栓塞治療需施打顯影劑和藥物,因此較不適合對顯影劑和栓塞藥物過敏者,這是一種非外科的治療方式,病人不需住院,在局部麻醉下,治療時間1小時以內,一般1週內可明顯感受症狀改善,治療後搭配輔具和改變生活型態可延長治療效果。
有數據顯示,超過40歲以上的人,超過70%有手部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包含結構性關節變化和日常生活使用受限,傳統治療包含藥物、針劑注射和手術治療,細微血管栓塞術為新式治療方式,提供手術前傳統治療效果不彰之新選擇,除了可有效控制病情,也可大幅降低口服止痛藥物的使用,避免長期服用藥物之併發症。
若患者有慢性手指或腕關節疼痛經藥物無法緩解,應諮詢相關醫師尋求協助,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介入性處置門診、放射診斷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