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嬤置換人工膝關節 克服疼痛 行走恢復自如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
90歲的陳阿嬤因為左腳膝蓋長期疼痛,沒辦法走路超過10分鐘,家屬帶她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骨科醫師發現阿嬤的左腳軟骨磨損嚴重,且因受力不均造成O型腿,並有嚴重的脊椎側彎、骨盆傾斜,考量高齡患者的手術風險高,醫師先用玻尿酸舒緩疼痛,最終接受「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任洪碩穗指出,台灣將近5分之1人口的生活品質,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這也是造成老人行動困難的主因之一,好發族群是體重過重者或長期進行粗重工作者,平均接受治療年齡為60歲至70歲,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
他表示,由於人工膝關節大多維持10至15年就可能需要再進行置換,但民眾都希望一次手術就能一勞永逸,醫師會仔細評估病人的關節症狀有沒有影響生活品質,再決定是否手術,雖然不太建議年輕病患接受關節置換手術,但隨著年紀增長,手術的風險也相對提升,對於高齡患者,術前的心肺功能及麻醉劑量都要更審慎評估。
多活動腿部 避免膝關節退化
他說,陳姓阿嬤也患有骨質疏鬆,手術過程要格外小心,以免因施力不當造成骨折,阿嬤在術後每天搭配復健運動,很快地在術後第3天就能出院,幾週後就能行走自如了。
洪碩穗建議,避免膝關節退化,平時可以多活動腿部肌肉與關節,加上大腿肌力的訓練,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度及柔軟度,骨質疏鬆也是年長者需要留意的症狀,可以多攝取高鈣與優質蛋白、適度曬太陽、負荷運動、補充維他命D3等來增加骨質密度,若關節不適應盡早就醫,尋求專業診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