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安全駕駛 身體心智檢測不能少
文/陳紹祖
過年期間小高夫婦帶著兒女回花蓮與父母團聚,特別約我吃飯聊聊。他表示,父親目前78歲,最近幾個月來,發生多次車禍和違規事件,雖然情節不嚴重,花費也不多,但是為了老人家的安全,所以要求父親不要再開車了,去監理單位註銷駕照,並且保證每個月會多給父母5000元,讓他們可以搭計程車出行。但他的父親堅決不同意,大罵小高不孝,翅膀硬了,小高很苦惱。
實際年齡非駕駛能力唯一指標
駕駛對於老年人來說是一個重要技能,在台灣除了都會區外,很多地方的老年人出行,仍需要依靠自己駕車或騎車。大多數老年人認為,駕駛對他們的獨立性和自尊至關重要。被迫停止駕駛的老年人將更加依賴家人,不得不減少社交活動,因而經常變得抑鬱,被安置到長期護理之家的風險也更高。
老化可能使得關節僵硬,肌力變弱,這會使年長駕駛者難以轉頭看清周圍、快速轉動方向盤或及時剎車。青光眼、白內障和黃斑部變性等眼部慢性疾病,以及某些藥物都會導致視力問題。隨著年齡增加,眼睛辨識交通標誌或外界物體需要較長的時間。迎面而來的車頭燈或路燈的眩光也可能過於刺激,導致長者看不清楚路況。
確定老年人是否可以安全駕駛並不容易。實際年齡不應該是駕駛能力的唯一指標。沒有一種有效、易於管理的測試或一系列測試來評估駕駛能力。不能安全駕駛,與處理速度、執行功能的認知能力下降有密切關係,因此針對駕駛人的身體與心智狀態進行檢查是必要的。
年長駕駛應規範自己開車行為
交通部公路總局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52條之2,建立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定期審查機制,規定75歲以上的駕駛人每3年需換照1次,換照時必須通過體檢(標準與駕照考試內容相同)、認知機能檢測等。這些檢查可以到監理機關委託之公私立醫院、診所及體檢代辦所辦理。「認知功能測驗」通常在神經科和精神科進行。
年長的駕駛人應規範自己的開車行為,盡可能不要長程開車,總里程應縮短,晚上和交通尖峰時應減少自駕。
交通安全專家一致認為,只要年長的司機能夠安全駕駛,就應該讓他們留在路上。
聽完我的說明,小高夫妻決定陪父親去進行全套檢查後,再討論是否註銷駕照。
(作者為慈濟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