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常年腹痛暴瘦35公斤 罹罕病急性紫質症

2023/01/06 05:30

急性紫質症在未適當治療前,曬太陽會造成水泡、潰瘍。(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58歲的王小姐在青春期時,一曬太陽就刺痛,但不知原因為何;還從12年前開始,每個月都會劇烈腹痛,就醫多科都找不到病因,不到1年暴瘦35公斤,體重僅剩35公斤,甚至被懷疑中邪、罹患精神疾病,2年後還全身癱瘓、休克,後來才發現罹患罕病「急性紫質症」。

接受核糖核酸干擾藥試驗 重獲新生

王小姐剛發病時,只能接受血基質濃縮液緩解症狀,但仍痛不欲生,直到3年前接受預防藥物核糖核酸干擾藥試驗,用藥後不再發病,也努力復健,恢復正常行走,重獲新生,目前該藥在去年底獲得藥證上市。

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表示,急性紫質症是因基因變異,人體血基質合成過程的酵素功能異常,導致具神經毒性的紫質過量累積,引發中樞神經及周邊神經病變,出現嚴重腹痛、精神混亂、皮膚疹等,每次發病有死亡風險,但大約9成的基因帶原者不會發病,發病會與飲食習慣、藥物使用、壓力、飲酒與抽菸等因素而誘發。

王建得說,急性紫質症大約每20萬人中,會有1人發病,由於發病症狀特異性不高,不易診斷,從發病到確診可長達15年,如果未即時診斷治療,會出現高血壓與肝腎病變,甚至癱瘓、休克,死亡率高達10%,依據國健署的登錄資料,2022年台灣登錄患者到130人,人數可能也被低估。

王小姐在46歲時,每個月都出現劇烈腹痛,歷經腸胃科、婦產科、心臟科、免疫風濕科、新陳代謝科、身心科都找不到病因,發病2年後全身癱瘓、無法說話,才進一步確診罹患急性紫質症,轉診到台中榮總,接受靜脈注射血基質濃縮液及葡萄糖液輸液來減少體內紫質的代謝產物,緩解症狀,卻無法預防發病,並嚴重到1個月至少發病4次,也因長期使用血基質,發生菌血症,眼睛長黴菌而一度失明,但王小姐都樂觀堅強面對,持續治療。

王建得說,有10%的病友因長期使用血基質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無法適用傳統藥物,2018年台灣包括中榮、長庚醫院等有7名患者參與核糖核酸干擾(RNAi)技術製成的藥物試驗成功,結果也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周小姐在急性紫質症在未適當治療前,因周邊神病變導致手腳攣縮。(記者蔡淑媛翻攝)

王建得醫師表示,王小姐因急性紫質症未即時治療,以致手部攣縮。(記者蔡淑媛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