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冰冷又跛行 當心腳中風
文/吳宗衡
70歲的劉伯伯近日運動時,覺得右腳小腿肚緊繃且疼痛,起初以為腳抽筋所致,嘗試透過復健和按摩舒緩疼痛,但症狀卻愈發嚴重,最後甚至無法持續行走、且右腳皮膚感覺冰冷,來院看診檢查發現竟是「下肢動脈阻塞疾病」,及時接受治療,免去截肢的併發症發生。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簡稱PAOD)是全身動脈粥狀硬化的主要表現,其引起的組織缺血好發於下肢,尤其是小腿肚附近的部位,症狀會依缺血程度而有不同表現。常見的症狀包括:下肢間歇性跛行和休息疼痛、痙攣、冰冷、麻木、蒼白等。更嚴重時會發生皮膚潰瘍與壞疽。
臨床如有疑似下肢周邊血管疾病,可先透過非侵入性的動脈硬化檢查(簡稱ABI)來確認。經檢查確診,進一步以侵入性血管攝影治療,視病況決定服用藥物或手術處理,將免去病人一開始就接受侵入性檢查的不適。
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狀,控制並減緩血管病變的惡化。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症狀惡化或缺血造成組織潰瘍、壞死可能面臨截肢時,就會先考慮以手術治療。有利用氣球導管使血管擴張或置放支架,避免血管再阻塞的「微創血管腔內介入治療」,或使用人工血管進行「血管繞道手術」。若最後仍無法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狀況、肢體大範圍壞死、嚴重持續性疼痛或敗血症時,只能採取截肢手術。
下肢動脈阻塞 常被忽略的疾病
在預防或治療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時候,都應該改變生活習慣,以減少及控制引致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風險因素,能使下肢動脈保養有正向幫助。
●健康飲食:少油、少鹽、高纖。
●戒菸:避免血管繼續受到傷害。
●控制血壓、膽固醇及血糖。
●運動訓練。
●維持標準體重。
下肢動脈阻塞是個發生率不低,但卻常常被忽略的疾病。病人的腿部症狀往往被當成神經或骨關節的病症而延誤治療,提醒民眾應多加留心,如有問題應至心臟外科門診就診探究原因。
(作者為員林基督教醫院心臟外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