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重訓就痔瘡發作 忽視輕症恐有後患

2022/12/09 05:30

醫師為民眾進行衞教,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非本文當事人。(照片提供/孫文俊)

文/孫文俊

40幾歲工程師因為平時就有定期重訓的習慣,來門診時表示,每次重訓時,痔瘡就會跑出來, 因此,重訓後,又要去廁所將痔瘡推回去,擦擦藥膏。剛開始也不以為意,反反覆覆拖了大約半年,情形愈來愈嚴重,愈腫愈大也推不回去了,行走都很困難還會滲血,出力和如廁時也有鮮血流出,才不得已就診,經診斷患者痔瘡是混和痔,其中內痔屬於第四級,建議進行手術切除,所幸進行了超音波痔瘡切除手術,很快就恢復正常上班了。

痔瘡在輕症時就應該開始進行預防性調整, 從生活飲食習慣調整、規律運動、定時的排便及溫水坐浴,多數人都會等到症狀出現後才意識到嚴重性。

◎痔瘡患者以下列這幾類人為最常見:

●飲食習慣不佳:愛吃辛辣燥熱食物及水分攝取過少。

●生活作息不正常:長期熬夜、失眠、久坐者缺乏運動。

●體質:因為靜脈曲張患者,本身血管彈性較差,較易形成痔瘡。

●飲酒造成:由於酒能擴大靜脈充血,讓痔核腫脹。

●腹部重度使用者:需要長時間腹部用力者。如長期重訓者、搬運工。

近幾年國人健身風氣盛行,類似因重訓造成痔瘡發作及惡化的情形不少,案例拖了半年才就醫,治療前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痔瘡因為沒有急迫嚴重威脅生命以及擔心痔瘡手術的後遺症,很多人會一直拖延治療,現在痔瘡的治療依照痔瘡等級而有不同種類的方式可選擇,當痔瘡發生時,勿諱疾忌醫,盡早就醫與醫師討論最適合您的治療法,請民眾毋須過度擔心。

積極面對 切勿諱疾忌醫

痔瘡是非常普遍的文明病,如果單純只有內痔而沒有其他特殊症狀,其實難以發現,容易讓人忽略,通常一直到有了腫脹形成脫垂、搔癢、流血或疼痛感時才會就醫。

無論痔瘡處在那個階段,除了正常飲食作息、避免久坐、適度運動,如廁時,不要久坐,一邊滑手機看書報,導致排便不順,很容易引痔瘡發作;若有痔瘡問題,一定要積極面對,交由專業醫師診斷與予最佳的治療時機與方式。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