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瘦瘦筆缺貨… 多元介入持續減重
文/余宜叡
自從腸泌素缺貨後,減重門診不少病人詢問:「醫師,在別的院所用了一週一次的減重筆後,體重減了不少,但自從缺貨後,體重又漸漸上升,請問我要怎麼辦?」「請問有那些替代減重藥物可以使用?」
面對他們的疑問,我的建議是,藥物部分可做轉換,至於非藥物部分,則建議由飲食、運動與心理方面多元介入。
◎減重藥物轉換
一週一次的腸泌素在台灣,目前都是用在糖尿病的患者,若用來減重都屬於非適應症使用(off label use),而目前在台灣取得減重適應藥物,有屬於腸泌素的善纖達Saxenda、排油藥羅鮮子Xencil,以及抑制食慾的康纖芙Contrave。轉換輔助減重藥物時,建議由低劑量開始轉換,不要一次使用到最高劑量,避免噁心、嘔吐或排油等副作用產生。
◎非藥物介入
●兼顧營養
患者飲食調整中會遇到許多困難,營養師與醫療團隊能協助找出飲食的問題點,制訂可執行、熱量合適且兼顧生活品質的飲食方式,如:以蔬菜與原形食物、適量醣類攝取⋯⋯等減少身體處於飢餓,控制熱量赤字(攝取的熱量小於消耗的熱量)、飲食方式(圖1),就能有效減重。
●適度運動
運動頻率與時間要足夠,才能有效維持減重成果(圖2)。建議運動提升至每週3至5次,一週達150分鐘以上。建議走路或腳踏車通勤,提升達標機率,若實務執行困難,可調整為多動的生活型態,如多走一段路、多爬樓梯、使用手機時原地踏步等,達成運動目標。
●舒緩壓力
臨床上許多體重過重或肥胖患者,可能心理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這部分常被忽略。除了與減重團隊溝通討論出飲食之外合適的紓壓方法外,與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的會談,也是建議的方式之一(圖3)。找到合適的情緒與壓力出口,有效減少壓力性進食,身體不再攝取過多熱量。
(作者為員榮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暨減重門診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