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29歲男中風癱瘓 復健機器人助登山健行

2022/11/24 05:30

▲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HAL)具科幻感的外觀吸睛,可藉由讀取體表肌訊號,得知大腦意圖,機器就會提供力量帶動關節活動,達到「腦動,腳就動」。(記者吳亮儀攝)

▲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HAL)具科幻感的外觀吸睛,可藉由讀取體表肌訊號,得知大腦意圖,機器就會提供力量帶動關節活動,達到「腦動,腳就動」。(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1名年僅29歲的年輕男性因腦中風緊急送醫,雖搶救成功但左側陷入癱瘓,身心瞬間跌落谷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簡稱北醫)復健團隊啟用新型動力式下肢助行器機器人,隨時偵測病人狀況,輔助不足的肌力、穩定度,經過短短3個月復健,病人從臥床恢復到可跑跳,甚至完成登山健行。

3個月復健 從臥床恢復到可跑跳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引進動力式下肢助行器(Keeogo)及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HAL)。副院長暨復健醫學部主任曾頌惠指出,據統計,使用機器人復健的族群以腦血管相關疾病為最大宗(81%),其次為脊髓損傷(14%)與其他如腦性麻痺孩童等(5%)。

如何評估病人適合的復健機器人?曾頌惠說明,若病人完全無法控制下肢狀況,甚至軀幹控制能力不佳、平衡不好,可使用全自動下肢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Lokomat)提供高重複性且精準的步態帶動,快速重建病人的步態與速度,並可藉由擴增實境介面,讓病人透過行走任務訓練提升主動參與率,更有效率地回到雙腳步行的狀態。

若病人已有初步的步行能力即可進行地面步行訓練。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HAL)可藉由讀取體表肌訊號來得知大腦意圖,病人只要想著「我要前進」,機器就會提供力量帶動關節活動,達到「腦動,腳就動」。經由大腦下達指令帶動機械的訓練,可強化神經連結,藉此改善步行表現,如速度、步距、步行重心轉移等,增進心肺耐力、避免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等狀況。

▲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HAL)具科幻感的外觀吸睛,可藉由讀取體表肌訊號,得知大腦意圖,機器就會提供力量帶動關節活動,達到「腦動,腳就動」。(記者吳亮儀攝)

▲混合輔助動力下肢型外骨骼機器人(HAL)具科幻感的外觀吸睛,可藉由讀取體表肌訊號,得知大腦意圖,機器就會提供力量帶動關節活動,達到「腦動,腳就動」。(記者吳亮儀攝)

曾頌惠指出,若病人已經可以自行做出膝蓋彎曲、抬腿等動作,就可以進入最後一階動力式下肢助行器(Keeogo)的訓練。機器人可以感知病人關節動作,運算後提供馬達輸出力量,配合使用者的能力提供輔助完成動作,可訓練坐站、步行及上下樓梯能力。

曾頌惠提醒,神經與骨骼肌肉損傷期的黃金恢復期為1年,及早讓機器人復健介入可以有效可縮短行走訓練時間約1-1.5個月。

▲北醫首創多樣性下肢機機器人復健中心,具備高中低階等三種復健機器人,完整提供不同階段的復健療程。(記者吳亮儀攝)

▲北醫首創多樣性下肢機機器人復健中心,具備高中低階等三種復健機器人,完整提供不同階段的復健療程。(記者吳亮儀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