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肝指數異常 大叔黃疸揪出胰臟癌

2022/11/06 05:30

電腦斷層顯示,胰臟尾部惡性腫瘤(紅色箭頭),合併肝臟轉移(黃色箭頭)。(照片提供/吳明駿)

文/吳明駿

58歲的C先生過去有憂鬱症病史,這次是因為肝指數超過正常值上限5倍,同時皮膚泛黃好幾個禮拜就醫。門診超音波檢查發現,他有多顆大小不一的肝臟腫瘤,還有腹水的情形;電腦斷層掃瞄結果顯示,胰臟尾部惡性腫瘤,合併肝臟、肺臟、及腹膜轉移(如圖)。

早期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加上腹部超音波容易受腸胃空氣干擾,增加早期診斷的難度,所以患者往往在晚期診斷出胰臟癌,才出現黃疸、噁心嘔吐、腹脹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是背痛等症狀。

據統計,台灣過去兩年10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雖然排名第7位,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5年存活率不到5%;它無法靠抽血或驗癌症指數診斷,只有斷層掃瞄或是核磁共振檢查,才能全面評估胰臟及其周邊器官,給予適當治療的指引。

胰臟癌的風險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基因遺傳,及可控制的抽菸、喝酒、高油脂飲食、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攝取足量蔬菜水果、規律運動、保持理想體重、遠離菸酒,可以降低胰臟癌發生的機會。

C先生之所以肝指數異常以及黃疸,是由轉移性肝臟腫瘤壓迫膽道引起,可見肝指數異常,不見得是肝臟本身的問題;提醒民眾定期健康檢查,發現問題就要儘早接受適當的診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作者為東勢農民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