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吃藥助眠」很兩難 治療先就醫診斷
文/林進嘉
「又愛又恨」,常是失眠者對安眠藥的複雜情緒。有些人,為求一夜好眠,對安眠藥極其依賴,身邊沒備藥就極度焦慮;又有些人,即使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對安眠藥仍抵死不從,每天晚上光是猶豫要不要吃安眠藥,就足以讓他失眠。
要不要吃安眠藥?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成癮?安眠藥(和鎮靜藥),就藥理而言,是有生理成癮性。亦即使用一段時間後,效果可能會減弱,導致病人需增藥量才能達到原先效果。
猶豫要不要吃藥 反而更失眠
但臨床上,會不會成癮常跟使用者的人格特質有關。有些人一睡不好,很擔心,馬上自行加藥。過幾天又有1天睡差一點,又加藥⋯⋯。至於那些很擔心成癮的人,反而不太會濫用藥物而成癮。
◎失眠的治療,主要在診斷,而不是決定用不用安眠藥。診斷評估的考量,要考慮以下幾點:
●失眠是否已造成病人困擾?或病人主觀對睡眠期待過高?或已達臨床失眠診斷?
●是單純失眠(原發性)?
●藥物(提神作用者,如咖啡、茶、安非他命等)影響?
●身體疾病(尤其疼痛)影響?
●失眠只是精神疾病的一個症狀?
◎依不同類別之失眠,決定治療:
●單純失眠,可先嘗試非藥物方式(規律作息;適當運動;避免在床上看書報、電視、上網;白天不睡或小睡限一小時內);必要時可給予簡單的安眠藥。不過,還是要確認最近是否有生活壓力事件?若有,應同步處理。
●引起失眠的藥物要戒除。真要喝,至少睡前4-6小時內不喝咖啡、茶等。
●身體症狀,如疼痛等,要治療。
●如果失眠是精神疾病引起的,要先針對該疾病治療。如焦慮症、憂鬱症,或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等,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和非藥物的治療。當然,由於失眠對病人相當困擾,治療焦慮症、憂鬱症、精神病時,常常也會合併開安眠藥物。
許多其他非安眠藥物,如部分抗憂鬱劑、精神安定劑,也有思睡的效果,臨床上有時也會搭配使用,幫助病人睡眠。
不用完全忌諱 也不可私自增減量
安眠藥物用在正確診斷或時機,可以讓人生活品質改善,不用完全忌諱,但也不可私自使用或增減,以免增加成癮風險或產生戒斷症狀。
(作者為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