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失眠困擾分5種 就醫診斷從源治療
文/林進嘉
據健保署統計,去年有441萬人使用安眠藥,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安眠藥年用量也突破10億顆,相當驚人。
安眠藥年用量逾10億顆
在精神科門診,失眠是病人常見主訴。但不同病人的失眠,背後的原因可能不同;不同病人對失眠治療的期待也常不一樣。失眠的治療,說來簡單、其實不易。
失眠困擾,通常有5種狀況:1.偶而睡不著或睡不好;2.原發性失眠;3.源於精神疾病;4.源於身體疾病;5.源於藥物。
臨床上,遇病人有失眠困擾,首先要判斷是1.是否已達失眠診斷?2.是單純失眠或其他原因(前述3-5)。
國際疾病分類碼(ICD-10)對「原發性失眠」的診斷標準為:1.難以入眠、維持睡眠、或早起、無法恢復健康的睡眠;2.失眠每週至少3晚且持續一個月以上;3.失眠已引起白天功能障礙;4.不是因器質性的原因所造成。
有些人偶而一、兩次睡不好,根本未達「失眠」診斷,其實不用擔心,也不需看診。只是有些人對這種偶而的失眠出現情緒反應,擔心失眠影響白天精神、對身體不好,這種擔心與認知,很可能使「偶而失眠」變成持續失眠,達到前述1-3的診斷標準。接下來,我們就要判斷,這是「原發性失眠」?還是其他器質性因素(身體疾病、精神疾病、藥物)引起的?
精神疾病會引發失眠
大多數的失眠都是精神疾病的症狀之一,如焦慮症和憂鬱症都會引起失眠。
典型來說,焦慮患者的失眠,常是入睡困難,患者睡前很會亂想,愈想愈清醒,有時很想努力睡覺,卻愈努力愈睡不著,到最後可能上床前就開始擔心,於是惡性循環;憂鬱患者的失眠,常是早醒式失眠,一醒過來就睡不著,輾轉反側,等不到天亮,痛苦萬分。當然,臨床上不少患者都合併入睡困難和早醒失眠。
失眠也是精神病(如思覺失調症、妄想症、躁鬱症等)患者常見的症狀之一,失智症患者也會。病人如果受妄想、幻覺影響導致失眠,光用安眠藥物很難有效治療失眠。
躁症病人的睡眠障礙比較特別,「睡得比平常少卻覺得睡飽了,精力充沛」;失智患者的睡眠障礙,除了可能受幻覺、妄想影響外,更常見的是睡醒週期混亂(晚上不睡、白天睡),照顧者常會顧到抓狂。
(作者為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