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經痛頭暈冒冷汗 中醫對症擺脫困擾
文/呂平安
「醫師,我月經來,除了肚子痛之外,還伴隨頭暈、胸悶感覺吸不到空氣,冒冷汗以及四肢發冷…」、「月經來的第一天,要是沒有吃止痛藥,真的沒辦法上班!」小靜就醫時訴說月經來帶給她的困擾。
經過詳細的問診及把脈後,發現小靜的氣血不足,當月經來潮時,人體的氣血會大量匯聚至胞宮(即子宮),所以臨床上常見到跟小靜類似的患者,除了腹痛之外,還會伴隨著頭暈、疲倦、發冷等症狀。
在小靜耐心遵從醫囑服藥3個月後,經痛程度逐漸降低,除了調理的第1個週期有疲倦、頭暈的症狀外,到了第3個週期月經來潮,小靜已經完全沒有經痛,而且能夠神清氣爽、精神飽滿地上班了!
臨床上經痛的治療,往往關注在月經來的頭幾天,但就現代中醫辨證配合上西醫生理學的觀點,在月經週期4階段都需注意。
●行經期:要讓子宮內膜剝落順利,中藥加強理氣活血化瘀,減少因為子宮收縮產生的疼痛、腰痠;常用藥材有丹皮、赤芍、益母草、牛膝等。
●濾泡期(經後期):此時濾泡發育亦是子宮內膜增厚的階段,內膜屬物質的生成,屬於「陰質」,中藥著重在調補陰血,使子宮內膜生長品質佳,卵泡發育成熟;常用藥材有生地、麥門冬、沙參、枸杞子等。
●排卵期:成熟的卵子從卵巢排出,需能量的推動,屬「陽氣」,中藥酌加補陽藥的推力,使排卵過程順暢;常用藥材有菟絲子、桑寄生、鹿角霜、丹參等。
●黃體期:此時也因為激素的影響,婦女體溫進入高溫期,中藥著重「陰陽」共同維持,使得子宮內膜營養供應維持良好的品質,有利於懷孕或使下個週期血塊生成減少。
隨著治療計畫的擬定,並配合日常生活作息的衛教調整,女性經期容易伴隨的情緒起伏大,焦慮、易怒、月經痘、頭痛等經前症候群,也能隨治療減緩。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