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下肢靜脈血栓 為寶寶挨了近300針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高雄38歲林小姐懷孕16週時雙下肢腫脹,腫到要穿老公44號的拖鞋,甚至連5分鐘都站不住,她忍耐疼痛到24週,又併發呼吸喘,經醫師抽血檢查及靜脈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雙側下肢靜脈血栓,接受抗凝血劑肝素治療,前後打了284針,身上佈滿針孔及瘀青,腳腫才消退,直到懷孕滿37週剖腹產下可愛的女寶寶,母女均安。
雙腳腫到大腿內側摩擦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響應病人安全週,昨起舉辦病人安全週活動「孕產兒安全-把握關鍵,產除風險」,邀2名準媽媽分享孕產的經驗,除了挨了近300針的林小姐外,另一位林小姐懷孕第3胎時確診,家裡的2個孩子及娘家也跟著確診,讓她承受巨大壓力。
高醫大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病人安全週今年倡議提升孕產兒安全,降低生產事故發生。高醫注重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透過跨科部的合作,加強人員因應突發狀況時之處理能力,以降低新生兒死亡風險。
本月剛剖腹產下愛女的林小姐表示,懷孕期間雙腳腫到大腿內側都會摩擦,還滲血及組織液,每天都是負面想法,幾乎撐不下去,後來併發呼吸喘,醫師發現異狀收治她住院,查出是雙側下肢靜脈血栓,給予肝素治療,每天早晚各打兩針,前後共打了284針抗凝血劑。
接受抗凝血劑肝素治療
她的主治醫師高醫婦產部產科主任莊蕙瑜表示,懷孕產生血栓風險是非懷孕期間的8-10倍,孕產階段若未及時察覺,很可能引發肺動脈栓塞,死亡率非常高,並提醒,若有血栓相關病史要及早告知醫師,也要注意下肢是否腫脹疼痛、喘、胸痛、咳血,應盡速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