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微創關節鏡手術 助高中投手揮別「右肩脫臼」夢魘

2022/09/17 05:30

▲圖1:脫臼導致肩關節唇外傷性破裂。(照片提供/高若婷、邱致皓)

文/高若婷、邱致皓

小騏是明星高中棒球投手,高一球速就逼近130公里,但在一次滑壘過程中不慎右肩脫臼,經復位後仍會感到疼痛,球速直直落,無法維持穩定表現,經過多次復健治療後,疼痛仍不見好轉,沮喪的小騏想未來的職棒夢是不是破滅了?

經運動醫學骨科醫師評估後安排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右肩關節唇破裂(圖1),為了繼續投手生涯,小騏接受微創關節鏡關節唇修補手術(圖2)。

▲圖2:經肩關節唇微創關節鏡修補。(照片提供/高若婷、邱致皓)

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也是最不穩定的關節,靠少部分的骨頭與大部分的軟組織提供穩定度。關節唇是關節囊特化的構造,完整包覆肩關節,在活動時提供穩定度與產生負壓,讓過度活動的肩關節不至於脫臼。

投手在手臂外展的情況下,藉由極度的外轉,甚至肱骨頭向前脫位的狀態下飆出球速,等同用肩關節某種程度的不穩定來換取球速。所以好的投手往往就是能在穩定與不穩定的肩關節中取得最佳平衡,盡情飆速。若肩關節脫臼需要修補,在術後需要重新取得新的平衡。

研究指出,太年輕首次脫臼,參與競技性過肩運動者,同時合併肱骨或肩盂骨缺損者,或全身過度鬆弛者,都是肩關節不穩定復發的高危險因子。

根據韓國的報告,如果是內野手的慣用手脫臼受傷,經過手術修補後有8成機率回到原來的運動表現,非慣用手更高達9成選手能夠回到場上發揮。但若是投手的慣用手脫臼受傷,即使經過手術修補,能回到球場的比率剩下2成,而要能夠像以往有虎虎生風表現,則更加困難。

術後改任游擊手 重燃職棒夢

手術後,小騏恢復良好,目前是球隊的當家游擊手,用另一種方式來提供對球隊的貢獻。原本想要二刀流的他,也更著重打擊跟守備的訓練。

(作者皆為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骨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